站內檢索
夢的解析與唐僧取經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圖說: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左一)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祕書長張靜之(右二)代表贈送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予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由該中心名譽主任樓宇烈教授(左二)及主任王頌教授(右一)代表接受。 圖/楊秀蓮提供 人間社記者 趙莒玲 北京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繼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分別舉辦《星雲大師全集》論壇後,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於12月6日,在北京大學舉辦「傳統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會」,再續大師.....
莫忘,您就是光
【入魂的體貼與貫耳的叮嚀】
線上閱讀 【入魂的體貼與貫耳的叮嚀】 佛光大學萬金川教授,述說當年在大師的號召之下,以紹繼古代書院傳統為己任,以重整中國人文精神為職志,想要建立一所與眾不同的新型大學。 影片點閱:https://youtu.be/Jiho4t38msw 全文詳閱:https://lurl.cc/3bilUk 佛光大學萬金川教授,述說當年在大師的號召之下,以紹繼古代書院傳統為己任,以重整中國人文精神為職志,想要建.....
星雲大師關於生死際遇的兩種重要思想
轉念改善生命──學者與行者共論八識的無我觀
的無我觀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因應疫情時代需求面推出的「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6月1日晚播出第四堂課「八識講話的無我觀」,由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主持,佛光山大陸地區都監妙士法師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進行一小時精彩的雲端對談,帶領全球五大洲觀眾遊心法海,分別從學者的義理與行者的經驗,領略八識的功能、分工,以及如何透過轉念為自己創造未來更好的資糧。 從事唯識研究及教學的陳一標教授,以簡明的語言介紹八識的不同功能:玄奘大師的《八識規矩頌》,以12個偈頌共48句,將八識分成4類──前五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而大師的《八識講話》,進一步以淺白而且富禪機的方式,藉.....
【論壇報導】從經論到現實 領略《心經》的般若堂奧
報導】從經論到現實 領略《心經》的般若堂奧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策劃「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系列論壇,5月1日第三堂課「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由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院長郭朝順教授,與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進行對談,精彩講說於透過youtube及zoom等不同的網路平台播出,五大洲同步聆聽法要。 慧喜法師於開場時提出:260個字的《心經》,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經中最為普羅大眾所耳熟能詳的經典,同時被視為修行的經典、信仰的念誦、神力的加持。郭朝順教授透過列明十一類《般若經》系統的表單,點明《心經》在般若系統中的特色,指出《心經》的「心」,就是「.....
當彌勒遇見彌陀
2017年4月,佛光山叢林學院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陳劍鍠教授、四川西華師範大學王雪梅教授為學生授課。陳教授對彌陀法門有深入的探究,而王教授專研彌勒思想,因緣際會下,兩位教授在授課之餘,成就一場「當彌勒遇見彌陀」對話。這場小型論壇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本文為錄音謄稿之紀錄。
「契理契機」的概念史考索
本文對「契理契機」做了簡要的概念史考察。首先考索了這一概念的形成史,指出其起源於對Sūtra 中文譯名「契經」一詞的解釋,其觀念在東晉末年已有之;然後考察自南北朝至唐代理機共存、理機對舉、最後形成「契理契機」這個詞彙的過程,指出它與華嚴宗的釋經學傳統有密切關係,並隨著華嚴教義的推展而趨於流行。本文進而勾勒了這一概念的推展史。宋代禪宗將這一概念從釋經學拓展到教學法領域,明代佛教則在這兩個領域都進一步擴展、泛化,釋經學領域的應用從契經擴展到三藏乃至泛化到中國 傳統典籍,禪宗教學法領域的應用範圍則從古德擴展到同 時代名德。本文最後考察了這一概念在現代佛教著述中的 不同詮釋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