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雲宇宙」的技術建構與情感認同研究
「佛光雲宇宙」以其虛擬實境交互方面的突出表現,打造了3D 虛擬佛光山道場,這是人間佛教在科技弘法策略下的創新突破,不僅在技術上有領先優勢,在未來亦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對「佛光雲宇宙」用戶的宗教情感體驗和接受程度的研究,並與傳統寺院進行比對,可以發現「佛光雲宇宙」在宗教情感體驗和接受程度兩方面均有較好的表現。但是「佛光雲宇宙」中仍存在人的異化和管理缺失的風險,故人間佛教需要在科技弘法的基礎上,堅守佛教的超人間性,加強對「佛光雲宇宙」的管控,推進「佛光雲宇宙」的未來發展。
佛光山養老服務模式及其現實意義
養老事業是佛光山「慈善事業」的組成部分,更是實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重要舉措之一。隨著佛光山弘法事業的發展與社會養老需求的不斷變化,佛光山一系列機構、組織與團體所進行的敬老實踐,逐漸建構起其獨具特色的養老模式。本文通過系統爬梳佛光山養老模式的服務內容,回顧星雲大師與佛光山參與養老服務之因緣,後對佛光山養老模式的現實意義進行探索,以期為未來其他慈善組織與機構參與養老服務提供可行之參考模式。
佛教的福壽觀
佛教的福壽觀  The Buddhist Perspective on Fortune and Longevity
漢文大藏經國際會議 學者肯定佛光山的努力
人間通訊社 漢文大藏經國際會議 學者肯定佛光山的努力 【人間社記者 明淳 美國土桑報導】 「漢文大藏經第四次國際會議」11月2至3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舉行,會議以佛教藏經在大數據時代的未來展望為主題,30多位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兩岸三地等佛教藏經學者與會,包括《DDB電子佛教大辭典》發起人暨BDK(Bukkyō Dendō Kyōkai)英文大藏經出版會長Charles Muller教授、韓國西江大學副教授暨《佛光大辭典》與「藏經數位化工程」文字辨識軟體開發工程師Wayne de Fremery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也應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暨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吳.....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談到,第一屆臺灣佛教論壇是2022年在慈濟大學舉辦的線上會議,與會學者就「佛教跨國發展」的主題進行討論並引發許多回響。本次以臺灣佛教的移入和移出為主題,討論台灣佛教超越種族、文化與國界的特性,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更多討論。 臺灣位處東亞區域的交通樞紐,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一直不停接受各種外來文化與宗教的影響,形成台灣多采多姿又獨特的社會面貌。 本次論壇研討的範圍廣袤,從跨國移動的角度,觀看從清代佛教傳入臺灣的歷史,到近年來緬甸禪修團體在台的發展,乃至近代台灣佛教向世界傳播的弘法策略與挑戰,展現了臺灣佛教活動領域之大、影響層面之廣,不僅不受限在東亞一隅,也不局限於宗教心靈的層面,如佛光山在歐洲、美.....
追隨師父 集體創作走向未來
教育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幸福力
為社會開啟教育的大未來
星雲大師白話文譯經精神與實踐的歷史意義與未來展望
作為中國歷朝僧傳的第一科,「譯經」歷來是中國佛教史關鍵奠基性的一環。在漫長的譯經史背後,體現的則是「隨國應作」、「令離諸著」、「生善與實踐」等一貫精神,以及從口傳到書寫等傳播方式變革所帶來的不同經文呈現方式。如今,星雲大師不僅接續了中國譯經的傳統精神,提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佛法就是要講得讓人聽得懂」、「行佛」等理念,還組織編纂了《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叢書,為當代人理解佛教提供了更為方便的舟筏。繼往開來,在繼承從佛陀至星雲大師一貫譯經精神的前提下,開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的世界範圍譯經工作,實乃未來佛教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