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間佛教實踐與影響
在佛光道場啓動,非常切合議題,由於佛教強調「行解並重」,學術偏重理性探討,道場是實踐者、學校和心靈加油站。佛光山徒眾秉持「佛光山是我的」,跟隨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不同單位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透過集體創作,人間佛教在香港和其他地區都有很具體的發展。 妙凡法師提出「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有其歷史性及實際意義」,把淪為山林、鬼神、經懺的中國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人間性,關懷社會,讓佛法生活化,社會因有佛法而變得更美好公平。尤其是行佛的理念與實踐,承擔起「我是佛」的責任。 李焯芬院士認為科學進步,物質豐富,但缺乏精神文明,人與人之間的溝不足,關係疏離,矛盾紛爭多。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非常符合時代的確.....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非要管理者做個濫好人,而是將智慧與慈悲結合,將管理智能與佛法智慧結合,在情、理、法上拿捏到最適的分寸。 黃老師分析人間佛教領導學有五項特色:「最高領導,以心帶人」、「被領導學,僕人精神」、「提供願景,集體創作」、「人性領導,尊重包容」、「德行領導,正身治人。」這是依大乘佛法精神與實踐提出的人間佛教式的道德領導模式。 黃老師提出「彌陀管理」是星雲大師管理思想特別之處。「彌陀管理」要求管理者思惟彌陀淨土的秩序運作原理,提升自身與部屬的智慧、德行與能力,合力營造全員高度投入、合作無間、幸福共生的組織氣候。 黃老師歸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的三個特質:品格管理學、智慧管理學、善緣管理學。尤其「善緣管理學.....
徒眾論文發表會 現代譯場集體創作
人間通訊社 徒眾論文發表會 現代譯場集體創作 【新聞來源:佛光山叢林學院】 由佛光山傳燈會主辦、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以及人間佛教研究院協辦的「佛光山研究─2018年徒眾論文發表會」,9月9日於佛光山東禪樓舉行,現場參與者有叢林學院男女眾學部師生、佛光山徒眾近200人。此次共有47篇論文投稿,10篇獲選進行發表,其中1篇論文以英文撰寫。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於開幕典禮勉勵大眾,這是一場教學性的論文發表會,要從老師的講評中多加學習,除.....
印地語《釋迦牟尼佛傳》漫畫出版—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集體創作
星雲大師的管理思想及佛光淨土的創建
在佛法的管理思想中強調使用者的行為,而其行為導自於心性修練。星雲大師的管理信念告訴我們,在佛法中「管理」能給予我們什麼?我們應在哪些情境下如何使用佛家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心性修練這個關鍵內涵。這是本文處理的第一個問題,其中分別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管理者須先自我管理並具用人授權之氣度」、「管理者須能悲智雙運並具同體共生之理念」等三個面向來闡述。 本文第二個問題是接續第一個問題而引發,討論建立佛光淨土與管理思想的關係,其間以大師對彌陀淨土的讚揚、取法為開端,進而論述藉由阿彌陀佛的管理思想,亦步亦趨地建設佛光淨土。處理上述兩個問題,主要在於檢討星雲大師實行人間佛教,既而建設人間淨土、佛光淨土的種種施設。基此,本文之主軸在於「人間淨土」如何建設,以及「佛教徒的修持」應有的體認及態度,「管理」只是假說,亦是俗諦,佛教徒可藉用「管理」的指而逐步完成淨土的建設。
追隨師父 集體創作走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