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在此原則之下,佛光教團七眾弟子將持續實踐「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展開各項弘法利生的事業,讓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真義與時俱進地推展開來。 ───*───*─── 分論壇1B場次的主持人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教授,與談人依序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教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李四龍教授、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裴勇教授。 鄧偉仁教授以「人間佛教的三部曲」為題,說明星雲大師闡釋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其實是針對人生「苦」的本質提.....
《佛光山清規》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
漢傳佛教能夠綿延千年而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漢傳佛教能夠在社會變遷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自我革新與發展。佛教作為一個龐大而鬆散的社會文化組織,是由成千上萬座佛教寺院、精舍和居士林等各種組織共同構成,如果沒有一套合理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各種佛教組織能夠持續運行則是無法想像的,或者說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於佛教而言,管理制度是佛教組織存續和運行的前提,也是佛教文化得以存續和發展的基本保障。「清規戒律」就是中國漢傳佛教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套組織管理制度。
《佛光山清規》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
漢傳佛教能夠綿延千年而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漢傳佛教能夠在社會變遷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自我革新與發展。佛教作為一個龐大而鬆散的社會文化組織,是由成千上萬座佛教寺院、精舍和居士林等各種組織共同構成,如果沒有一套合理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各種佛教組織能夠持續運行則是無法想像的,或者說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於佛教而言,管理制度是佛教組織存續和運行的前提,也是佛教文化得以存續和發展的基本保障。「清規戒律」就是中國漢傳佛教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套組織管理制度。
佛光山科技弘法 大辭典建構數位化翻譯流程
《佛光大辭典》發展歷程,從90年代八冊(含索引)厚重的傳統紙本辭典,演化成便攜式的光碟和隨身碟,現在更開發手機APP,讓使用者能隨時隨地查詢詞彙。在AI人工智慧引領下的數位時代,《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與時俱進,致力走向電子化、無紙化的翻譯流程,將海量的佛教文獻資料、各類佛教及語文辭典等參考資源,彙整到數位平台,世界各地的譯者不但無須親身前往實體圖書館翻找資料,供譯者使用的系統平台也不斷優化。希望明年初,大辭典英譯系統3.0有彈出式辭典(Pop-up Dictionary)、名相的翻譯建議、一鍵化更改選詞等功能,以提昇整體的翻譯效率。團隊並將各種電子工具擴充與系統結合,讓大辭典的功能更豐富,突破.....
與時俱進的佛教革新運動
事實上,任何一種思想、理論,或者說哲學,如果只是侷限於封閉的團體、學派、宗派,或者說,如果佛教的思想不能走出教團和寺院,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化,就不能發揮它的社會作用,也就不能成為社會思潮,推動社會的前進和發展。
論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
星雲大師在創立「人間佛教」理論體系並實踐「人間佛教」的偉大事業中,形成偉大的佛教改革精神。這一佛教改革精神,又反過來指導其「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在對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進行學術回顧的基礎上,本文提煉星雲大師改革精神的豐厚內涵:一是「隨緣不變」的精神,包括創新精神和堅守精神,二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包括人文精神和奉獻精神,回答星雲大師的佛教改革精神「是什麼」的問題;梳理星雲大師佛教改革精神的歷史淵源和形成基礎,回答這一改革精神「為什麼」亦即「如何形成」的問題;指出星雲大師佛教改革精神的當代價值,其中包括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多元並存的融和精神,回答其改革精神「怎麼辦」亦即「價值」的問題。
智慧創新 與時俱進
智慧創新 與時俱進 Innovative Wisdom;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 Keep up with the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