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以文弘法」寫作策略研究
星雲大師在「以文弘法」的創作實踐中,主要遵循口語化、說理化、多樣化的寫作原則,主要採用語錄體、小品體、傳記體這三種便於弘法的文學體式進行創作;在寫作手法上,他頻繁使用鋪排、妙用譬喻,幾乎不使用誇張,又善於運用鮮明的對比和短句。寫作原則、寫作體式和寫作手法三者的完美結合,使得大師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以文弘法」寫作策略,對後來的宗教弘法實踐具有借鑑意義。
佛光山科技弘法 大辭典建構數位化翻譯流程
系統近期更新,與維基百科一樣採用MediaWiki平台,透過連結功能,譯者能在同一個介面查閱名相解釋。 妙光法師從辭條、同義詞、釋義、經典釋義、經典參考資料等方面,簡述《佛光大辭典》辭條釋義結構及翻譯策略。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2022年會暨聯合會議,台灣時間9月17日至19日透過ZOOM線上平台召開。應《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最高學術顧問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Lewis R. Lancaster)之邀,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妙光法師、國際中心知悅法師18日早上發表翻譯進度及系統.....
佛光山海外弘傳的文化適應問題
佛教起源於印度,發揚在中國、日本、泰國、斯里蘭卡等亞洲地區。在歷時逾兩千五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佛教必須不斷的適應各種文化、種族及風俗民情。做為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團體之一,佛光山陸續於全球五大洲兩百多個地區設立道場,並獲得當地人士的肯定。而創辦人星雲大師是如何成功的使人間佛教全球化、本土化及普及化?本文旨在從文化適應的角度來探討佛光山在星雲大師的領導下,促使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現況,以及所使用的策略是否適當?面臨的文化衝突又該如何解決等問題。
《釋迦牟尼佛傳》與星雲大師的宗教情懷
《釋迦牟尼佛傳》是星雲大師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部文學作品。作為一個佛教徒寫作的佛傳,這部作品承載了佛陀的基本理念,更承載了作者星雲大師的基本理念。其寫作思惟和世俗作家、世俗學者迥然不同;其寫作目的、寫作策略受制於佛陀的歷史、星雲大師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星雲大師的宗教革新思想;其對人間的思考亦展示了太虛大師以來,尤其是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
「佛光雲宇宙」的技術建構與情感認同研究
「佛光雲宇宙」以其虛擬實境交互方面的突出表現,打造了3D 虛擬佛光山道場,這是人間佛教在科技弘法策略下的創新突破,不僅在技術上有領先優勢,在未來亦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對「佛光雲宇宙」用戶的宗教情感體驗和接受程度的研究,並與傳統寺院進行比對,可以發現「佛光雲宇宙」在宗教情感體驗和接受程度兩方面均有較好的表現。但是「佛光雲宇宙」中仍存在人的異化和管理缺失的風險,故人間佛教需要在科技弘法的基礎上,堅守佛教的超人間性,加強對「佛光雲宇宙」的管控,推進「佛光雲宇宙」的未來發展。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受各種外來文化與宗教的影響,形成台灣多采多姿又獨特的社會面貌。 本次論壇研討的範圍廣袤,從跨國移動的角度,觀看從清代佛教傳入臺灣的歷史,到近年來緬甸禪修團體在台的發展,乃至近代台灣佛教向世界傳播的弘法策略與挑戰,展現了臺灣佛教活動領域之大、影響層面之廣,不僅不受限在東亞一隅,也不局限於宗教心靈的層面,如佛光山在歐洲、美洲的蓬勃精彩的弘法活動,又如慈濟人透過慈善活動踏遍世界各地,還有法鼓山對教育與學術的重視與推動等。 第二天綜合討論,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 主持,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 與談,分別討論如何定義「臺灣」,以及在.....
面授機宜 傳與策略
面授機宜 傳與策略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Passing 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星雲大師文學觀研究
星雲大師的文學作品觀以古典主義為價值標準,追求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真善美的統一。大師認為文學是表情達意的工具,該觀念與大師的佛教立場息息相關,同時又有著胡適的影響在內。在創作觀方面,大師將生活作為文學創作的源頭活水,並認為文學作品應包含作家自我的思想與情感,以胡適的相關思想為中介與中國傳統的「感物」說以及「言志」、「緣情」理論相接。在寫作策略上,大師比較不注重靈感,肯定勤奮在創作中的作用,將創作與生活融為一體大師極為重視文字般若,並以其獨特方式超越了做「第一義」之不可說的言義矛盾。與此同時,大師認為文學具有著豐富的生活價值,這一生活價值既根源於文學所具有的工具性質,能夠給予人知識與眼界,同時亦可修身養性、變化氣質。除此之外,文學還可「以教代刑」,是對佛儒二家思想的融合。大師的文學觀念是一個有機的思想系統,這一系統以古典主義為基本精神,以佛教為立足根本,以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為價值指歸,以佛學思想、胡適思想與儒家思想為主要理論資源。大師深諳「善巧方便」的不二法門,將各家思想融於一體,形成了與其人間佛教思想相輝映的文學思想系統。
星雲大師演講的表達藝術
演講是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重要方式之一,演講的口頭性、即時性等特徵,使演講充滿了「語境」(context)化特點。大師以其博學多聞的知識水準、溝通古今中外的思惟能力、深入淺出的說理方式,極大程度地豐富了演講主題的內涵,提升了聽眾的理解力與接受度,從而實現了演講的極大成功。綜觀大師的演講,可以發現大師自如地使用恰當的修辭方式、演講具有針對性的內容、運用深入淺出的說法策略,使演講適應於不同場合與不同聽眾,這些特點皆可概括為大師演講的表達藝術。這些特點是大師在多年參禪悟道中自得的,同時也是可以惠澤後人的,通過這些分析,後人在演講、溝通時,定能有更深層的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