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交流一小步 世界和平一大步——兩岸佛教深度交流 人間佛教新樂章
星雲大師的最後懸念一兩岸人民共同擁有「和平幸福」
行星雲大師之願 創造兩岸和平(外一章)
世界和平 天下一家
世界和平 天下一家 Peace for the World; One World, One Family.
世界和平 世界一家
世界和平 世界一家 Peace for the World; One World, One Family.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高素質並具規模化的僧團。4.推動信眾發展,建立在家居士弘法的檀講師制度,及國際佛光會組織。5.判教:回到佛陀本懷兼弘佛教又獨樹一格。6.成功地推動佛教近代化轉型。7.大幅度推進佛教國際化。8.推動兩岸和平。9.為台灣佛教探索正確方向的重大發展。10.成為大陸佛教今後改革發展的借鏡。 陳劍鍠談「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認為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的關係,是以「淨土」為弘揚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並呼應方立天教授提出的「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禪宗之後的另一大創新」觀點。星雲大師重視人間佛教的性格,更進一步將其作為人類未來幸福的指標,期待大眾在面對各種境界挑戰時,能如大師一樣以開創的精神來迎接,且無懼承擔。人間.....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的層面,正以各種方式,持續性的在世界各地發揮影響力,「期待經由這場講座,不僅緬懷、紀念大師的精神,進一步認識人間佛教,更希望與會者共同發願推動人間佛教,實現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人生。」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全球十一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協辦的「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系列講座,首堂課「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3月1日晚間七點半登場,採線上Zoom會議室直播方式進行,吸引逾七百名學術研究者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共同與會,展現學界與教界對此議題的高度關注。.....
人間佛教的「菩薩道」修持進階及其社會融入探析——以太虛、法舫、星雲三位大師為中心的考察
太虛大師宣導的人間佛教秉承了大乘佛教的菩薩道精神,立足於「菩薩道」之四攝、六度、四無量心的慈悲利他社會服務精神,彰顯出大乘佛教的人間性品格與現實主義品格,以及佛教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慈悲、戒行與般若智慧。太虛提出人間佛教的菩薩道修持,應以修持「人菩薩」為基礎,「人菩薩」思想為人間佛教的修學奠定了基礎的指導思想與方法,同時「人菩薩」與「菩薩學處」也是太虛構建起整個人間佛教與社會關係框架的重要基礎。太虛的弟子法舫曾在「三自皈依」、「五戒行為規範」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人間佛教的「七個程序」,作為引導在家居士與出家眾的人間佛教修持與社會行為規範。佛光山星雲大師為適應當代人的心智,因時因地提出了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三學,用簡潔的語言來開示人間佛教菩薩道的社會服務精神—即「三好」、「四給」、「五和」。其中,「三好」 高度概括了「身、口、意」的佛教修持總則,引導信眾從日常行為與社會規範入手,「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讓真善美在現實社會裡生根。「四給」則是充分把握了「六度」之「布施」與「慈悲喜捨」的奉獻精神,「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將菩薩道精神切實地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而「三好」、「四給」的實踐理想,就是要實現「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之人間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