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不增不減 一多不二
不增不減 一多不二 Neither Increasing nor Decreasing; Non-duality of one and many.
不二法門 萬法一如
不二法門 萬法一如 The Gate of Non-Duality; All dharmas are the same.
第三集佛光山的故事 【不二門】
線上閱讀 門稱不二,二不二俱是自家真面目,請聽大師介紹佛光山的「不二門」因緣。請點閱:https://reurl.cc/prA1Nr 第三集佛光山的故事 【不二門】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為主題,希望能夠帶動整個學界對修行的研究。 妙凡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提出星雲大師對修行的看法,人間佛教不否定傳統的打坐、念佛等修行,更看重如何將佛法落實到生活裡,回到人間的建設。人間佛教理論、實踐是不二的。 開幕式後,舉行了上午第一場主題論壇,主題為「人間佛教的修持觀」,由李利安主持。首先由程恭讓發表論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修行學——《貧僧有話要說》關於人間佛教修行思想的綱要解說》,他將星雲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中的修行理論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內涵重於形式,修行的本質不在於外在的形式,而在於內在的精神實質。二、重視現實生活中的修行,強調要注重在現實生活——衣食住行——中的修行。三、重視社會.....
維摩菩薩不二法,星雲大師平等觀
平等是佛法的根本義理之一,是佛陀開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法則,是《維摩經》不二法門的智慧精髓,也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核心,根本義理。只有落實星雲大師宣導的人間佛教平等觀,做到人人平等、生權平等、處處平等、時時平等、事事平等、物物平等、法法平等,才能實現世界和平,才能建成幸福美滿的人間淨土!
佛法依正不二論的現代意義
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是「依報」、「正報」的略稱,見《菩薩本業環珞經》等。正報,指眾生乃至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體;依報,指生命主體所依止的國土,即生存環境。佛法說身心世界皆是業力之果報,故名依正報。《三藏法數》卷二十七釋云:「正由業力,感報此身,故名正報;既有能依正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國土亦名報也。」
佛寺楹聯 ─ 佛光山寺不二門 (內)
佛寺楹聯 ─ 佛光山寺不二門 (內)  Temple Couplets - the Non-Duality Gate (Interior), Fo Guang Shan
星雲大師不二思想研究——以《心經》詮釋為中心
佛教所謂不二,乃是一種消除兩相對立對待、崇尚互相圓融的認識方式和實踐理念在詮釋《心經》的過程中,星雲大師的不二思想主要表現在對「般若」之本質體證和功用等三個方面的探討。首先,關於般若的本質,星雲大師認為真空是妙有之本源,妙有真空之顯現,二者之間並不對立、對待,本質上是互相顯證、互相存、誰也離不開誰。而般若之本質,正是表現為真空妙有之間相即不二。其次,星雲大師認為要想對般若有圓滿的體證,就要在修行過程中不斷超越重重安迷執、逐步建立正知正見,最終深澈證悟般若智慧空有不二之真理。第三,雲大師認為般若之功用的彰顯,最終所強調的乃是世出世間相互承當、相即不離之不二一如。
誠與不二——儒佛精神哲學的參會
作為東方哲學的兩個重要分支,中國的儒家和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都在精神哲學上提供了對終極性「一」的思考。從「此在」世界的角度看,儒家之「誠」和佛教之「不二」提供了一個充實飽滿的秩序世界,這個秩序的建立整全性地把握了精神本體的絕對性和「此在」的相對性,由此建立「此在」奮進的意義,在有限性中建立了無限的追求的可能。這種追求因為東方內斂的精神走向,極少外顯為對物質的占有和對外在欲望衝突的設定和解決。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儒、佛傳統文化的資源,可以為重新定義人之所以為人的當代人文價值提供綿綿不絕的滋養。這個特質在外向發展的思辨哲學和分別智慧中,只會得到南轅北轍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