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互聯網+」的網路弘法思惟
「以文化弘揚佛法」是佛光山的四梁八柱之一,數年前,星雲大師對徒眾開示佛光山第二個五十年弘法計畫,前瞻性地將佛光山媒體事業群包括電視台、報紙、通訊社、廣播電台、網路、雜誌等,統合在「佛光山文化傳播事業委員會」,該委員會還有大藏經、翻譯中心、出版事業等,對外統一形象為「佛光文化」。佛教洞悉緣起法,因果脈絡如網際網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所以佛陀說法非常適合在網路上傳播。「互聯網+」於2015 年3 月正式成為中國國家戰略,筆者試以「互聯網+」與人間佛教的發展,探討網路弘法的可能思路。
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圖書館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哲學史學會指導,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揚州大學哲學系、鑑真圖書館·揚州文化書院承辦,並得到了武漢大學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文明互鑑研究中心等合辦單位的大力支持。 南京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鑑真圖書館館長賴永海教授、鑑真圖書館·揚州文化書院妙士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揚州大學人文社科處問筱平副處長、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李慶鈞院長分別致歡迎辭。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張文江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程恭讓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吳根友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方旭東教授圍繞「文明互鑑」的主題,分別從古典學、佛學、人文價值關懷、儒學四個視角作.....
佛教經典與東亞文化共同體的形成
本世紀之初,台灣大學以儒學與教育為研究主軸而成立了所謂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有關這個機構的成立始末及其運作基本模式,參見十數年之間,在這個機構主事諸公有力的運籌帷幄之下,透過跨領域的整合型計畫而匯集了海內外各路學者巨大的研究能量,不但定期出版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並且還陸續發行了將近百種左右以東亞儒學為標榜的研究專書有關該一機構在東亞儒學研究計畫的名目之下所發行的各類主版品,勿庸置疑的,在人力結集與研究能量兩個方面,這個機構所發揮的作用與功能,學界之間有目共睹,在在都堪為人文學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的典範。但是,個人仍然深自認為,以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為名目,而其研究卻僅僅著眼於東亞的儒學與教育,這種相當偏頗的知識走向若非主事者的圈地自限,便是其人完全昧於東亞文明的過去與現在。
東亞佛教學術共同體與人間佛教
二○一三年,佛光大學創立的「佛教研究中心」聚集了日本的佛教研究大家木村清孝教授、台灣的佛教研究大 家萬金川教授和大陸的賴永海教授等,顯示出廣召天下英才、共囊盛業的胸懷和願景。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通則,乃至從實然到應然,集思廣益地共同思考「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精神,透過佛教的現代社會責任以傳播佛法,俾利眾生在自利與利他的菩薩道上執智慧劍破煩惱魔,共創祥和利樂的有情世界。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碩士課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協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東亞佛教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哲學院佛教研究團隊.....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開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之貢獻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婦女(或性別)議題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社會關懷與救濟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管理思想 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對社會環境、環保議題的主張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協辦單位: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南華大學人間佛教推廣中心.....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懷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對社會關懷與救濟的實踐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寺院管理實踐 星雲大師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影響 佛光山比丘尼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佛光道場、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協辦單位: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推廣中心.....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亞文化共同體的形成」。來自中國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雋、台灣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鬫正宗、台灣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副教授尤惠貞、中國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教授李利安等人,分別在「人間佛教—以佛光山為中心」的會議場次中,發表各自長期努力的論文。各大學者不只融入古今歷史、政治方針、人文教育、文化震撼、以及經律論述等,更發表自身對該領域的觀察及瞭解。 不只在學術層面的體會,李利安教授更將星雲大師這份人間佛教的宗風深植於心,並分享在寺院參訪時,處處讚嘆佛光山「給人歡喜」,更提及佛光人的正知與共識,讓各地道場都能如同本山般堅屹不搖,並透過社會觀察家的本質道出原因,強調統一與堅定信念的重要。 午後的綜合.....
現代人間佛教的交流性
跨種族宗教對談平等觀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來山交流
大師的平等觀、佛光山的教育體系、慈善服務、國際學術合作、佛教對台灣社會的正面影響等議題。參訪團由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林明傑教授率領,同行有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趙永祥助理教授、印度尼赫魯大學德里女性研究中心Sinha Roy助理教授、印度國立刑事科學大學法學院院長Pokhariyal教授、印度清奈市馬德拉斯大學法律與犯罪學Subramanian教授,及心理學學者、社工系學者、台灣性別教育學者等17位專家學者與會,多數為非佛教徒。 妙凡法師首先致歡迎詞,並介紹人間佛教的「平等」不是一個口號,它已經落實在佛光山各個層面,例如:在性別平等方面,早課及齋堂的位置男女眾分東西單,平起平座;為了提升比丘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