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文學創作觀探析
星雲大師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並對文學创作有不少論述。從中國傳統文論的基本範疇來看,情與志的關係上興星雲大師主張二者互相交融促進;言意關係上,認為語合的表莲能力有局限性:文質關係上,更強調質,但也重視文章的形式星大師的文學創作觀中充滿生命感,一方面,作者應該有家國之念,在文章中表現對國人的生命關懷:在宗教面上,文學創作也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包含對自己的觀照和對天下一切眾生生命的關懷,將小我與大我融合星雲大師作為宗教改革的推行者,以文學創作作為弘法方式,力圖實現佛教文藝化,在這種情境下,文學創作需要做到通俗化、現代化,方能適應當下社會需求。文學是推動人間佛教發展的有效方式,而人間佛教包容的精神也為佛教文學的繁榮提供了良機。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佛光山的道場有三多:人多、椅子多、廁所多,這「三多」正體現了為大家服務的宗旨。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次研討會舉行專題演講,闡述對人間佛教實踐的看法。大師談到他的文學創作都是被逼出來的,小時候覺得自己要用功,就用廢紙編寫《我的園地》,題材有詩歌、論議、散文;後來辦雜誌要提供稿件,就寫了《玉琳國師》、《無聲息的歌唱》;而為了供應4家電台每天的廣播,通宵不睡寫出《釋迦牟尼佛傳》;創辦《人間福報》後,帶頭寫稿從「迷悟之間」、「人間萬事」、「星雲法語」一直到「星雲禪話」,至今十多年了,沒拖過一天稿子。一生沒有拿過薪水、稿費,認為「忙就是營養」。 大師從信仰的角度談及,人間佛教給予大家身心安定、淨化.....
多讀好書使自己芳香
多讀好書使自己芳香 Keep reading good books to keep a fragrant mind
我與文學的關係
我這一生,除了與佛教的關係特別的殊勝,其它的學術文化,就要算我與文學的因緣最為深厚。因為我一生沒有進過學校,也沒有受過老師特殊的訓練,除了寺院的教育,讓我獲得佛學的一些知識以外,應該就是我個人喜愛閱讀文學的著作了。之所以啟蒙我喜歡文學,還是由於佛教的經書比較深奧,讀起來不甚了解,而民間的文學小說不但看得懂,並且趣味橫生,所以我就這樣深深地愛上了文學。說起我與小說的因緣,最初是大約在我十歲的時候,母親常常在病床上「住夏」,我看他無所事事,心生不忍,就講一些圖畫書給他聽,好讓他解解悶。我不會念字,常常念半個字,把「洛陽」讀成「各陽」,紐約讀成「丑約」,他就糾正我,告訴我那許多字應該怎麼念法,實際上,他自己也不認識字。
雲湖書院首期經典研修班—可借鑒的信眾教育模式
目前,隨著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隨之出現了各種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各種機構、組織或者學習班。佛教作為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身又擁有廣大信眾基礎,在面對這些社會問題時也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信眾教育是否成功,關係到佛教的發展和社會的淨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通過以宜興大覺寺舉辦的「書香雲湖.雲湖書院」首期和第二期經典研修班作為研究對象,對研修班的辦學宗旨,所依託的教材,主講教授和法師,學員構成情況,學員對研修班的回響以及研修班結束之後,對學員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指出:雲湖書院的舉辦,面對社會各行業信眾,注重解行並重,既有經典的學習,又有經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讓學員對佛教更加充滿信心,同時自律自省,完善自己,影響周圍環境,創造更加美好的社會環境。這可以成為大陸在信眾教育方面可借鑑的一種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