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經典的空觀:講記與略注
在演講「佛教經典的空觀」,先交代三個要點:一、這所有的觀點,都基於佛教的經典;二、演講的核心是「空觀」;三、對「空觀」要義的解讀。「空觀」是佛教的核心概念,我們就以佛教為依據來解讀「空觀」。作為這次討論的主要範圍,首先來了解一下佛教究竟在做什麼: 1. 佛教在探究生命世界。 2. 佛教的解脫道。 3. 佛教的菩提道。
佛法真義.生命導航
打開經典,常常會讀到這段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2500 多年前,偉大的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而後沿著恆河兩岸遊走,法音宣流,震悟大千。遙遙天竺,煙霞渺渺,從來都是中國人心中的西天佛國;泱泱中土,疆域浩浩,那是印度人眼裡的盛世大唐。絲綢之路,打開了中印文明的交流大門;法流東土,華夏蒙受了佛法的滋潤。如今的我們失卻了佛陀宣教時的因緣,錯過了八宗並弘的輝煌大唐。那爛陀盛況難再,唐玄奘亦成追憶的夢影。我們還能聆聽佛的聲音嗎?我們還能撫摸法的脈搏嗎?
從《勝鬘經》看佛教的社會思想理論
《勝鬘經》,漢譯全稱為《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印度大乘佛教如來藏系的核心經典,也是自古以來一直深受中國佛教思想重視和發揚的一部重要大乘經典。
原始佛教的業報思想
業報思想早已發生於印度民間,但於《阿□婆吠陀》時期始有文字記載,此為佛教業報思想之端緒. 至梵書時代,則有善惡行為是引發善惡果報的認識. 到奧義書時期則採梵書時的思想原型,以輪迴思想為基礎,而成立了較合倫理道德,哲學理論的業報論。 原始佛教的業報思想,是佛陀採奧義書時期的業報說,並融合緣起法則所提倡的. 其與外道不同的特徵,就在它是站在無我論的立場,主張無一固定的靈魂受報輪迴,認為業力並不是一種依附於固定的靈魂,而是生命繼起的營造力 ; 並認為有一變化無常的心 (意識) 為業之所憑依,認為心執造業引後有故而輪迴受報. 最後提到,在十二緣起系列中 ,「行緣識」是表示了業與心的關係,但在原始經典中,對於十二緣起支的解釋尚且沒具體的說明,此則給于部派佛教留下了一大課題。
佛教的生活學
佛教有所謂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內容多為佛世時由弟子們提出問題,再由佛陀為大家解答,日後所結集而成,就好像是現在的座談會。而這一篇的主題「佛教的生活學」,不同於前兩篇的形式,採用的方法是十二部經裡的「無問自說」,像《阿彌陀經》,就是沒有人發問,而由佛陀自己宣說的。 打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已經在過生活,生活了幾十年,誰還會不懂得生活呢?但今天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生活,談生活裡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學習」。
釋迦佛與心性佛— 星雲大師重構《金剛經》的內在理據
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對《金剛經》進行了系統重構,其內在的理據是釋迦佛和心性佛兩種佛性論的植入:釋迦佛使「空」理的佛教變成「生活的佛教」,心性佛使「緣起」的佛教成為「心生的佛教」。同時,釋迦佛與心性佛兩種佛性論體系也存在互相交融:由於對釋迦佛的崇信,心生的佛教淡化了訶佛罵祖、輕視經典的傾向;由於對心性佛的推崇,生活的佛教獲得了神聖世俗的內在根據。兩者協調統一,使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呈現出中道圓融的特色。
學者與行者探討《金剛經》 共論安心與成佛
《金剛經》的無住觀」,由覺誠法師、李四龍教授對談,妙光法師主持。 人間社記者 心曇 高雄報導 學者與行者探討《金剛經》 共論安心與成佛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因應疫情策劃的人間佛教十堂課,2022年「經典十堂課」4月1日播出第二場「《金剛經》的無住觀」,由佛光山新馬印泰總住持覺誠法師與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李四龍教授對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一小時的精彩講說,聽眾們透過youtube及zoom等不同的網路平台,同步聆聽法要。 妙光法師首先拋出問題:一般佛教徒當作消災延壽、超度佛事的《金剛經》,同時也是般若系統的經典中,自帝王將相、知識分子,一直到民間信仰皆熟悉,最能代表佛教.....
《阿含經》佛陀的修行弘法日記
「《阿含經》的修行觀」邀請慧讓法師及陳永革教授主講,慧功法師主持。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阿含經》佛陀的修行弘法日記 文/圖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7/1晚上推出「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五堂課「《阿含經》的修行觀」,邀請佛光山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及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陳永革教授主講,主持人是三好體育協會副秘書長慧功法師。 《阿含經》是原始佛教佛陀的生活記錄,後來經由弟子結集為《阿含經》,這部由很多小經彙集而成的《阿含經》,具有180多卷,內容包含了世界觀,人生觀、修行實踐的方法綱目。 對《阿含經》有深入研究的陳永革教授指出「阿含」梵語 Āgama 是教規、.....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永固法師主持,程恭讓教授與慧東法師進行對談 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文/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製作的「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10月1日播出第八堂課:「《勝鬘經》的佛性觀」。由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以及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教授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勝鬘經》的如來藏思想,並從人間佛教的視角來理解《勝鬘經》,將經文的理論落實在生活中實踐。 程恭讓教授指出,「佛性論」思想是整個佛教教法義理學思想的重要基石。《勝鬘經》全名《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大乘佛教「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