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東漢時期漢譯佛傳到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佛陀降生故事的漢語詮釋史及其現代詮釋
從東漢到現代,佛傳故事的漢語證釋史綿延二千年之久,可以說佛傳随著佛教東傳已經進入到中國佛教的最初建構中,與中國佛教的發展並行,從側面反映中國佛教發展各個時期的階段性特徴和總體性架構而在中國佛教面臨著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去重新詮釋佛傳故事,尤為重要,這也是現代語境下如何去看待作為佛教創始人、教主的佛陀的身分與價值的問題,即我們所說的「佛陀觀」的現代證釋的重要方面。通過對傳統佛陀降生神話文本的回顧與解讀,二千年的佛陀降生故事的詮釋史中所體現出的佛陀觀的演變得以顯現。在此基礎之上,從星雲大師對佛陀降生故事的現代詮釋與前人傳統詮釋的對比中,可看出深埋其中的人間佛教思想:一方面是「人性與聖性不二」,即「佛陀與佛法的互證」:另一方面是「平等性」與「革命性」即性別平等思想的體現。據此我們認為,星雲大師對佛陀降生故事的現代詮釋,與傳統佛傳文本相比,體現出其與現代社會和現代信仰需求緊密相連佛教的現代轉型必定要求我們的佛陀觀也進行現代轉型,而我們也可以發現,人間佛教所倡導的價值和理念,從某種角度來看恰與佛陀本懷相應。
鑑真圖書館的文化事業及其意義
揚州佛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隋唐最為興盛,晚清以來漸次衰微,但仍不乏大寺住持,近代揚州僧人星雲大師感念鄉土捐建鑑真圖書館嘉惠故里。鑑真圖書館自落成以來,便設立揚州講壇與揚州文化書院,作為文化弘法平台,開設一系列主題內容多樣、面向各年齡層受眾的社教課程、營隊共修、社團活動;又利用報紙、網路、視訊等各類平面、立體化傳播方式,將傳統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弘揚到揚州及周邊地區。並且以此文化為橋梁,在兩岸溝通、對外交流中發揮了親切、特殊、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
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以「金身合璧」事件為例
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記憶的有形物(物質文化遺產)或者無形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可以喚醒民族的集體認同感與文化自信,並且彌補由於經濟全球化帶來文化同質化而引發的文化缺失。星雲大師提出兩岸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的融和與共生,身體力行地去實踐文化與文物的保護工作:保護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保護文化遺產,建設美術館、博物館、書院等文化空間,為未來的社會與人類提供精神的福祉,用文化來改善與淨化人心。 本文以2016 年星雲大師將流失海外的北齊佛首捐獻回大陸,將佛首歸還佛身(以下簡稱「金身合璧」)的事件為例,探討星雲大師對文化保護所體現的佛教思想,以及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對於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價值與意義。
從星雲大師在馬來西亞弘法事蹟探析其人間佛教內涵與開展
星雲大師自1963 年隨中華佛教協會第一次到馬來西亞弘法後,即與這塊土地結下深厚的緣分。爾後至2013 年的五十週年法緣歲月,已到過馬來西亞23 次。本論文嘗試通過星雲大師這五十年來在馬來西亞的弘法言論與活動,探討其如何在異地推展人間佛教,從而審視其「人間佛教概念」的內涵。星雲大師在馬來西亞開展的人間佛教,早期基本上是協助弘法及培訓人才。1990 年代初期,佛光山的組織開始在馬來西亞生根。進入2000 年後,我們見到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的活動,幾乎都與馬來西亞佛光山的組織相關。大師在馬來西亞的弘法應當說是非常成功的。
佛光山監獄布教事業研究—兼論大陸佛教監獄布教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從歷史上來看,西方國家自有監禁以來,即熱心於對罪犯進行宗教教誨,中國唐代也有佛教教化囚徒的記載,民國時期,受西方獄制影響,中國監獄裡興起宗教教誨的小高潮,台灣地區繼承並發展這一教誨傳統。以佛光山在監獄的宗教教誨為例,其布教持續時間長、布教範圍廣、布教方式多種多樣,並有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及國際佛光會作為其培訓監獄布教師的後盾,且有星雲大師極力宣揚之人間佛教理念為理論支撐。宗教進入監獄對受刑人實施教誨,政府、獄方、布教師、受刑人四者缺一不可,唯其通力合作,方能實現宗教在受刑人矯治中的作用。結合今日大陸國情與獄制之現狀,佛教進入監獄對受刑人實施教誨,一方面面臨嚴峻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借鑑佛光山在監獄布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也出現諸多機遇,這意味著佛教在大陸社會福利領域,可以開闢出新的發展途徑。
徵文啟事、論文格式
徵文啟事
三、論文體例: 論文標題順序:一、(一)、1、(1),從左開始,用法如1、2、……。英文標題的次序為:Ⅰ . A. (A) 1. (1)⋯⋯。 內文遇到世紀,使用國字數字;西元、民國、年齡、卷/ 期數統計數據請用阿拉伯數字( 統計數據則視文意決定);年代使用國字數字加○。例如:二十世紀五○年代,12-17 歲、日治時期(1895-1945)、1927 年7 月22 日出生。中國古代寫法,如:唐武德九年.....
佛教現代化的工程——人間歷史興衰二千年
佛教傳入中國二千餘年,兩漢之間神仙方術盛行,民國學者湯用彤指出:「漢代天地山川諸大祀外,尚有多種之祭祀。而自先秦以來,感召鬼神,須遵一定方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治國講求天人感應,儒家逐漸抬頭。佛教傳入中國之際,正是儒家與神仙方術的流行方興未艾。
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激盪智慧火花
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3月28日至29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等70多位專家學者皆出席與會。此次發表論文的數量是去年的兩倍,論述的觀點也更為豐富多元。 開幕式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賴永海,說明第二屆研討會的目的及選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意義,他表示,近年來,人間佛教已成為漢傳佛教的重要發展;現代人間佛教最具代表人物為星雲大師,得到廣泛的共識;加上社會環境的變化,已對佛教有正面、明確的認同,甚至包括政界、宗教管理部門,例如十八大,中國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發揮宗教和信眾在社會上的積極作用。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