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白話佛典推廣研究
佛教經典的譯傳是佛教傳播與發展的重要方式與内容。歷史上中國佛教經典的傳播,主要以譯經、抄經、誦經、印經等為主。近代以來興起的佛經白話事業,佛經典傳播推廣的一種新的重要形態。漢語佛教文化圈裡的僧人和學者們在佛經白話事業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爭議。重視佛教經典的推廣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特點之一,星雲大師不僅自己完成了部分白話經典的撰述,並且推動出版了《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叢書,成為佛教史上將佛教經典現代化、通俗化、普及化的一大創舉。星雲大師與佛光山對白話佛典的推廣,為佛教經典的通俗化與社會化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佛教現代化轉型過程中具有獨特的意義。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的閱讀心得
佛光山星雲大師一生做了無數弘揚佛法的事業,尤其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智慧法語,他所撰寫的《佛光菜根譚》,仿照明代洪應明《菜根譚》的形式,提供世人智慧的法寶。明代《菜根譚》以儒道智慧為主,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加上了佛教的智慧;前者以服務的人生觀道盡處事的技巧,後者以般若智、菩提心述說成佛的智慧。然因星雲大師不以佛法高人,不談鬼變神通,所說竟與《菜根譚》表面上無大差別。其實,在大乘佛法之中,入世與出世本就不予分別,都是菩薩淨土以及成佛道場,閱讀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理解之、詮釋之、分享之,正是自己成長與結緣大眾的美事。
值得信賴的法寶——讀《佛光教科書》有感
拿到佛光山印行,星雲大師編著的《佛光教科書》,雖然淺學輒止,卻也受益良多。聯想起自己初學佛時,因既沒有良師指導,又沒有找到應機的佛學入門書籍,而走了不少彎路,所以,當我瀏覽此套叢書之時,相見恨晚之感油然而生。因此,藉此文章,一方面向有心學佛又不知從何入手者推薦此書,另一方面,也把自己初學佛時所遇困境提供給讀者以為經驗,希望後來者能因此少走些彎路。
我是佛
古往今來很多人不敢承認自己是「佛」,像法融禪師不敢坐在寫著「佛」的石頭上,道信禪師因而笑著說:「你還有『這個』在嗎?」慧忠國師有一次喊著:「佛啊!佛啊!」侍者四處張望之後,滿臉狐疑地望著國師,說:「這裡沒有佛,您在叫誰啊?」國師回答:「我就是在叫你啊!你為什麼不敢承擔呢?」
佛教的生活學
佛教有所謂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內容多為佛世時由弟子們提出問題,再由佛陀為大家解答,日後所結集而成,就好像是現在的座談會。而這一篇的主題「佛教的生活學」,不同於前兩篇的形式,採用的方法是十二部經裡的「無問自說」,像《阿彌陀經》,就是沒有人發問,而由佛陀自己宣說的。 打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已經在過生活,生活了幾十年,誰還會不懂得生活呢?但今天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生活,談生活裡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學習」。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悲智慧忍耐篇》 的閱讀心得
星雲大師所撰寫的《佛光菜根譚》,以般若智、菩提心述說成佛的智慧。本文之作,是以第一冊中〈慈悲智慧忍耐〉篇的文字節選作為闡釋與發揮的材料,文中申明,星雲大師正是最能將深奧的佛法以平易近人的文字予以彰顯的大家,筆者受益良多,為之疏解,作為自己的成長資糧。
《阿含經》佛陀的修行弘法日記
性。此外,對於漢傳四阿含和南傳的尼柯耶的版本比對、《阿含經》經義對佛教思想發展的影響,以及做為中觀、瑜伽共尊學習法門,所謂「性相共法、人佛同源」的阿含要義,都有清析的論述。 慧讓法師則以自身的經驗分享自己閱讀《阿含經》的啟發。首先慧讓法師以《增壹阿含經》三一八經〈聽法的功德〉「未聞得聞、已聞重誦、見不邪頃、無有狐疑、解甚深義。」五個重點論述自身的生命體驗,體會到佛法帶來的改變,實踐隨喜布施、做義工、結緣、轉念等各種修行的法門,轉化自身的習氣煩惱。並從《增壹阿含》的第二○○經中以佛陀和提婆達多之間的因緣,說明神通敵不過業力「每個人會因為你自己的所作所為,去到你應該去的地方,並不是用神通讓你去到那.....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的代表作之一。大師曾根據《佛性論》的理論,證成心、佛、眾生,三者是一。大師提出「我是佛」的話題,內在的理論依據,應當在於佛性論的智慧和精神。 程教授又提出現代人的「怯懦之心」,現代人尊重聖賢,卻不勉勵自己成為聖賢,而是敬而遠之,這是生命怯懦性的一種表現。人間佛教就必須要重視開發人的內在生命的寶藏,鼓勵人們的信心和志氣,鼓勵精進進取的人生,以便引導現代人生得以走向解脫和覺悟的康莊大道。 慧東法師從實踐的角度,一一闡述《勝鬘經・十受章》的經文。並引用星雲大師《勝鬘夫人十大受》:「在世間上做人,守法、守信義是很重要的。有這種受戒不犯——不忘承諾、不捨所願、不失道德、不違法制的觀念,做人才能成功。」說.....
《佛光大辭典》英譯培訓 前進舊金山
首日晚上,大家分成小組,探討筆譯的關鍵步驟,同時複習各種語言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其後兩天的佛學研討交流會上,學員與譯者分組解讀中文辭條、參照中英各大辭典的辭彙,然後再進行英文翻譯。透過深度討論,並分享自己對辭條的理解,接著由教授及法師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參考。參加培訓的 Rosaline Lau在心得分享時談到,十分感謝這次因緣,不但感受到學者在佛典翻譯上的嚴謹,也了解英譯《佛光大辭典》一絲不苟的工作流程,更通過交流提升自己的佛學素養。 最後一天下午工作坊圓滿,三寶寺妙忠法師勉勵義工要發恆常心,共同圓滿這項有歷史性的英譯計劃,並希望大家在過程中也能深入佛法,在佛學上更有進一步的學習。妙忠法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