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大樹報導】 近年規模最大、最具國際性的水陸畫研討會─「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11月21日起在佛光山舉行兩天,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沒有門檻的殊勝國宴」形容水陸法會的大慈悲心量,而且畫展和學術研討同時在佛光山舉行,參與者可以大飽眼福和耳福。 配合日前在佛陀紀念館展出的「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和即將登場的「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人間佛教研究院和南華大學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韓、日、美等地學者同台交流研究心得,希望能提昇宗教儀軌與藝術研究成果。 開幕儀式在傳燈樓舉行,學者專家和聽眾坐滿會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依:觀音信仰的經典與法門」,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主講,並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共吸引逾千人在現場及線上一起聽經聞法,從經典與法門中領悟觀音信仰的慈悲與智慧。 五種經典 契入觀音法門 「一般人談到觀音信仰,除了眾所周知的稱念菩薩聖號、持誦〈大悲咒〉及《普門品》之外,還可以從哪些面向的經典來認識觀音菩薩?」對於妙凡法師的提問,李利安教授提出了五部經典,首先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普門品》,其基本特徵是相信觀音具有「觀其音聲」的方便之力和隨緣顯相的「威神之力」,屬於「神力保佑型」。其二是《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經中闡明人們對淨土的想像與渴望,也.....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為攝受眾生而去,強調淨土法門是自利及利他。 王雪梅教授點出,彌勒淨土的世界是由眾生成就,依彌勒菩薩的本願──修五戒十善,發菩提心與持之以恆的精進,就能進入彌勒淨土,他表示,慈悲的禪定就是彌勒淨土,彌勒是未來佛,關注現實且不離世間,從彌勒菩薩的身上,能充分體現出佛陀本懷人間淨土的思想理念。 對於如何建構人間佛教的藍圖和實現人間佛教的理想,陳教授就人間佛教的建構提到,一切都是心的問題,一分清淨一分積累,先從身心淨化才能有資糧得生淨土。王教授表示,人間淨土和彌勒淨土很相應,我們要在人間修持五戒十善,發慈心、忍辱,以成就未來的淨土。 覺培法師勉勵眾人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即.....
佛心企業 移地教學的自覺式管理文化
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法則,才能使企業的經營,邁向開闊的目標。 最後,妙凡院長總結,從商之道也是為人處世,做生意不只是賺錢,更重要的是賺一份善緣與歡喜。從做生意到做朋友,商場間也要有情有義,因為慈悲沒有敵人,最後連競爭對手都變朋友。劉招明夫婦是佛心企業家的典範,也是人間佛教的管理學成功案例。 佛法談的本就是心的管理,只要能掌握自己的心,就能掌握好周圍的變化,並帶動改變這個世界的動力來源,讓人我之間日趨和諧發展。因此,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結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合作舉辦2023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希望透過佛教的心法管理,提供當代西方管理學一種新的理論思惟,找到企業突破的瓶頸與借鑑.....
《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佛教也談政治嗎?佛教並不是政治,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佛教是淨化社會人心。當初佛陀在印度,雖有許多的國王、大臣來請教佛陀關於國事的問題,但是佛陀都以佛法的仁慈、和平、慈悲、教育、和諧來對答,他從不涉及對立、暴力、鬥爭等事。所以後來在佛教裡面,也有一些經典,出現過一些關於佛教論政的問題,正如太虛大師所說:「佛教是問政不干治。」這也是當今的佛教徒應該要注意的。佛教對於政治的立場是,誰當家作主便擁護誰,佛教雖然愛國但是不參與政治,不和政治對立,這是應該要肯定的。
佛教動物倫理論析―兼論星雲大師的動物保護思想
佛教動物倫理有著豐富的內涵與外延。它以緣起整體、業報輪迴、諸法無我為哲學根基,展現出平等、慈悲、包容的德性精神,並在嚴格自律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一系列護生實踐,呼籲大眾擇取戒殺、節欲、素食等綠色生活方式。在社會各界紛紛宣導尊重生命、保護動物的今天,星雲大師從傳統佛教動物倫理中汲取資源,結合時代精神,作出契理契機的理論創新,為促進動物權益、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