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必然非偶然——我的出家因緣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集》論壇後,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於12月6日,在北京大學舉辦「傳統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會」,再續大師與北大的美好因緣。佛光山亦贈送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一套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期望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 會議由北大佛教中心主任、王頌教授召集並主持。北大、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北京知名佛學研究代表——魏常海、魏道儒、李建欣、成建華、周廣榮、張風雷、張文良、何建明、張雪松、劉成有、俞學明等15名學者,及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
記大師與先祖父謝潤德的殊勝因緣
論壇紀實:《星雲大師全集》論壇紀實
此次因「傳承中華文化—2019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因緣,有25位碩博士生到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參與論文表會,也因為這個因緣,我們邀請到學術界非常優秀的三位教授為我們講評,因而成就了今天晚上《星雲大師全集》論壇。
轉念改善生命──學者與行者共論八識的無我觀
。而大師的《八識講話》,進一步以淺白而且富禪機的方式,藉由禪門典故與生活實例,讓艱深的唯識理論,頓時變得親切、易懂。教授特別指出,我們的前六識,甚至前七識的現起,其影響力熏習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當一些因緣條件具足的時候,又就會現起,就是所謂的「現行熏種子,種子生現行」。生命是一條無盡的長河。善的心念不斷的生起、培養、增長,逐漸轉「識」為「智」。所以如果我們從八識來檢視自己身心的運作,便能夠認識「無我」,進而重新建構自己、解構自己,達到身心自在。 妙士法師則以自身弘法及親近大師的經歷分享,說明在生活、弘法的過程中如何轉識成智。妙士法師憶述在祖庭大覺寺開山期間,經由善知識的提醒,面對阻撓,如何以智.....
同體與共生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每一次說法,從不以一地、一國、一時、一眾,為當機對象。說到地方,總是三千大千無量華藏世界;說到眾生,就是十方法界等恆河沙數無邊眾生;說到時間,則是三大阿僧祇劫。佛教講因緣,認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眾生都是因緣和合、一體不二。虛空中的日月星辰,不分明暗,互相輝映;大地上的山嶽丘壑,不論高低,彼此連綿;宇宙間的奇珍異獸,不管異同,相輔相成。因此,這個宇宙本來就是「同體與共生」的圓滿世界! 「同體」,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人身,雖有眼、耳、鼻、舌、手、足等諸根的差異,卻也同為身體的一部分;地球雖然有各種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卻是共同仰賴地球而生存;眾生雖然有男女、老少、強弱、智愚等不同的分別,卻同為眾緣和合的生命體。世間相狀雖有千差萬別,但是清淨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
因緣具足
因緣具足 All Causes and Conditions Present
水到渠成 因緣具足
水到渠成 因緣具足 When Water Flows, a Channel is Formed; The causes and conditions are present.
我對星雲大師書法藝術的再認識
我們都知道,文學藝術,尤其是詩歌、書法、繪畫、雕塑、戲曲等,對宗教的傳播,功莫大焉,他以大眾喜聞樂見、賞心悅目的形式美好的傳遞著宗教的精神和理念,又是那麼的可感可觸、富於表現力,佛教尤其重視並擅於運用文學藝術的形式來弘傳教理教義,也就是︽法華經︾中所說的方便善巧,從而也衍生了豐厚的佛教藝術遺存,蔚為大觀。在這一研究背景下,加之自身興趣的原因,我選擇了星雲大師的書法藝術,尤其是﹁一筆字﹂書法藝術進行了關注。自覺因緣殊勝,內心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