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的破立之道
星雲大師在〈佛法真義.自序〉的結語中,提及本套書創作的背景及目的,他說:「在中國佛教裡,只有歷代的禪師們還有一些正見、還有一些佛法,其他像三論宗真正佛法的『緣起中道』,反而少人去研究、宣說了。所謂『正道不昌,邪教橫行』,所以,不得不用這一本小書,來提供大家作一點另類的思考。或者有些說得不完全,只有慚愧、懺悔,唯願契合佛心,希望大家對佛法的真義要重新估定價值,也請有心人與諸方大德諒解我的苦心,給予多多指教。是為序。」此段話道出了本書乃是大師面對當代佛教所遇邪教橫行問題的一種回應,而「邪教」在此應指違反佛法緣起中道者,而邪教之所以橫行乃緣於正道不昌,如果正道得以昌盛,則不只是邪教無容身之所,重要的是十方眾生才有正覺的機會。
用生命感動生命——論香港蓮華分會監獄布教之成就
中國佛教過去給人的印象,基本上是出家人遠離人群,躲於山林裡出世修道,人間佛教的出現一改這種風氣。其實,佛陀之所以發願出家、說法講經,都是為了解決諸多人間問題;可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由於政權更替、社會變遷、思想風氣等不同的因素,佛教慢慢走入了山林之中,形成了重出世、求自了、講清修的型態。近代的大師們提出「人間佛教」並非要標新立異,而是重新審視佛陀的本懷,讓佛法落實在生活之中,令佛教重新走入人間。依循佛陀本懷,當代人間佛教的慈善事業種類之多、層面之廣,實在不勝枚舉。以佛光山的慈善事業為例,應急救難的服務就有佛光山急難救助會、冬季救濟會、友愛服務隊等;照顧人的生老病死的服務就有宜蘭蘭陽仁愛之家、雲水醫院、萬壽園等。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的破立之道
大師在〈佛法真義.自序〉的結語中,提及本套書創作的背景及目的,他說:「在中國佛教裡,只有歷代的禪師們還有一些正見、還有一些佛法,其他像三論宗真正佛法的『緣起中道』,反而少人去研究、宣說了。所謂『正道不昌,邪教橫行』,所以,不得不用這一本小書,來提供大家作一點另類的思考。或者有些說得不完全,只有慚愧、懺悔,唯願契合佛心,希望大家對佛法真義要重新估定價值,也請有心人與諸方大德諒解我的苦心,給予多多指教。是為序。」此段話道出了本書乃是大師面對當代佛教所遇邪教橫行問題的一種回應,而「邪教」在此應指違反佛法緣起中道者,而邪教之所以橫行乃緣於正道不昌,如果正道得以昌盛,則不只是邪教無容身之所,重要的是十方眾生才有正覺的機會。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第五章─結語
隨著現當代對亞洲地域政治和歷史觀點的改變,有關佛教從印度海岸向南中國海東傳的研究也隨之轉向──研究重點不再放在有著穩定邊境及中央集權型態的「帝國」上。過去古老「王國」主導三大流域和東南亞沿岸島嶼的敘述受到了挑戰,我們對緬甸的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泰國的湄南河流域(Chao Phraya basin)、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Mekong Delta)、柬埔寨,或是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半島、島嶼等區域過往治理方式的理解,產生重大的改變。
改宗與皈依歷程——以後解嚴佛教團體之信徒為例
當代臺灣地區的佛教信仰非常普遍,在臺灣解嚴前後期間,不同的佛教信仰型態,在這塊土地得到發展的契機。解嚴後的宗教熱潮更引起社會學者的關注,社會學者指出宗教的變遷主要匯歸於「佛教」;所以,研究動機就立基於此現象而探究佛教徒改宗與皈依歷程的情形,亦即以後解嚴佛教團體的信徒為研究對象,換言之,研究對象是從三大佛教團體裡依據取樣標準找出,最後得出三十位佛教徒作為深度訪談對象。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哪些原因造成改宗(religious change)?改宗之後,是否得到依歸或再次的尋覓?是對佛法的改宗,或是對團體與領導人的信心改宗?改宗之後,是否進入皈依(conversion)歷程?進入皈依歷程後,在身心行為的轉變與轉化如何?以及如何再交付(sustaining surrender)於佛教與道場或團體裡;最後,依受訪者對「皈依」的詮釋而探佛教的皈依本質。
人間佛教的示現——台灣安寧療護佛教宗教師的臨終關懷之道
本文旨在闡述台灣安寧佛教宗教師的臨終關懷之道,一方面將其做為展現「人間佛教」實踐的範例考察,另一方面也企圖從台灣安寧佛教宗教師的臨終關懷實踐,重新建立對「佛法不離世間覺」一語的當代社會意義體認。由此,本文由對台灣安寧佛教宗教師的臨終關懷之道實踐過程中的寶貴經驗及觀念的反思,認為其對於「人間佛教」未來的拓展落實,多有值得借鏡參照與反思之處。
人間佛教之「人間化、現代化、生活化」
現在是二十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人間佛教發展的大好時機。佛光山作為當代人間佛教的聖地,為人間佛教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也擔負著開創人間佛教新紀元的巨大責任。我等既然有幸參與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事業,自然也就荷擔人間佛教的新使命,這是一份大機緣,我們必須倍加珍惜。
當代台灣斗堂道情之思想意涵與文藝技巧探析
從康寄遙西安弘法看佛教未來前途之開展
康寄遙居士,陝西省臨潼縣人,生於一八八0年,卒於一九六八年。是陝西近代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和著名的佛教學者,他畢生致力於佛教復興事業,殫精勞神,功績卓著,對西安現代佛教之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也留下了當代乃至未來值得借鑑的寶貴經驗。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共修外,還成立青年弘法隊、青年歌詠隊、兒童班、助念團於宜蘭各地弘法。星雲大師契理契機入世佛法;別出心裁的弘法設計,改變過去大眾視佛教為消極、經懺宗教的印象,為人間佛教奠基鋪路。 闞教授總結說:佛光山是當代中國佛教教團中,將漢傳佛教全球化、國際化成功的案例,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尤為其中靈魂人物。大師出家、求學於中國大陸;弘化有情、實踐人間佛教理念於臺灣;深耕宜蘭十年,奠基佛光山人間佛教基礎,大步邁向人間佛教之路;晚近更重建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致力將臺灣人間佛教成功經驗回傳大陸。星雲大師被稱為「人間佛教實踐者」,當之無愧。而從395冊的《星雲大師全集》中,可以看出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始終如一。 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