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君子與善人——儒家倫理視域下的「三好」說
儒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大重要組成,儒家倫理一直是中國社會的主流,儒家倫理的當代實踐中,「君子」文化為一個重要面向。星雲大師提出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從佛教教化角度給予現代人行事準則指導。「三好」說與君子文化同為傳統文化創造性的當代詮釋,二者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同中有異,「三好」說既是佛教人間化的具體落實,也與儒家倫理相融相通,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對社會的文明發展和有序運行有莫大益處。
「三好、四給」:佛教神聖與人間需要—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神聖思想研究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具有宏大神聖性和極具深意的人間性、教育性以及文化性,尤其是星雲大師「三好、四給」的佛教思想,真正將「佛說的」佛法教義回歸到「人要的」世間,圓滿人生的需要。本文基於佛教經典有關「神聖」的論述,整合佛說「三好」與人要的「四給」作為人間佛教神聖性建設的基本研究路徑,在滿足人間生活各種需要的同時呈現人間佛教的神聖性,進而梳理星雲模式人間佛教思想如何聯通個人與社會、社會與佛教、佛教與人間、人間與神聖等關聯,以「四給」的神聖體現,融合「三好」之神聖實踐,最終呈現人間佛教神聖信仰與社會發展相融合的路徑,建立神聖性與人間性的橋梁。
論星雲大師以禪統攝三教的思想淵源與現實意義
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以現實人生為立足點,以現代社會為面向,其人生化、生活化、入世化特色,正是對禪宗「即心即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思想的繼承。自唐宋以來,禪宗不斷與儒、道融合,其積極入世、以人為本的精神不僅成為中國佛教的特色,也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與儒、道交流、融合的過程中,禪宗充分體現了相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性格,人間佛教在處理儒、釋、道關係上的思想與實踐,正是在新時期下繼承與發揚禪宗精神的體現。星雲大師以禪統攝三教,作用於現實人生,主要體現在倫理生活、行為約束與淨土思想三方面,並且根據當代社會形式與國際環境,星雲大師創造性地將「禪統三教」擴展為「五乘共法」,以平等包容的禪思想處理宗教關係,推動了人間佛教國際化、現代化進程。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頒獎典禮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頒獎典禮  Three Acts of Goodness School Award Ceremony
三好人家
三好人家 Three Acts of Goodness Family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高端教學典範
受益。 「今年論壇特別設置師長一對一的講評,讓我受益匪淺。」來自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的楊凡煙分享,因為家庭信仰而與佛教有緣;此次發表「佛教解脫道當中的關係療癒─以《雜阿含經》為依據」,關注佛教與社會倫理實踐的關係,希望從佛教找出解決現實問題的資源。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從「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因緣而開啟人間佛教相關研究的楊鳳芹,此次也發表了「從轉女成男看佛教修行上的『女身厭惡』與解脫上的『男女一如』」,對於能在論壇上接受一位深研佛教性別議題的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的指導,感到非常興奮。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除了論壇之外,也於會後安排會後旅遊,帶領與會嘉賓拜訪佛光山台北道場、台中惠中寺、高.....
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學者齊聚祖庭分享碩果
雲攝 人間社記者 妙月、應嬌 宜興報導 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學者齊聚祖庭分享碩果 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和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協辦的「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3月21、22日在大覺寺多寶白塔舉行。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以及來自大陸、臺灣、美國、日本、馬來西亞、越南、波蘭等地區和國家共計75位專家學者出席。 此次發表論文70多篇,較往年增加許多,以學術方式討論星雲大師及其人間佛教的相關議題,推進、拓展了人間佛教研究的深度與領域。此次也邀請兩岸10多位法師共同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