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惠而不費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信念「生命不死」的現代詮釋
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的序文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裡,列出了20 則要義,希望將人間佛教真正的原意還復回來。其中有關「生命不死」的闡述就占了七則,超過三分之一,有相當大的比重,可見「生命不死」是人間佛教的核心信念。 其實,生命不死、生命輪迴的說法是通於古今中外的,而不只是東方宗教文化思想所獨有。在古代西方哲學思想與宗教典籍中,原本就有輪迴轉世(reincarnation)的概念與說法。 早期的基督宗教也並未排斥輪迴轉世的觀點與說法,在早期的《舊約》與《新約》聖經之中皆有輪迴轉世的文獻記載,早期教會的神父也接受輪迴轉世的概念,不少聖徒更相信他們有前世與來生。然而很不幸,這些史實大多被刪除、抹煞及掩蓋了,以致於被大多數世人所遺忘。 本文嘗試結合經典義理、歷史考察與哲理詮釋,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現代視野,重新解讀「生命不死」的宗教意涵,進而啟發人間佛教菩薩行願的信念與修持。
星雲大師闡發不生不滅義理之恒廣價值——略說人工智能 證諸法自性「空」
星雲大師對關乎佛教究竟的「空」義作了全面的闡發,融合了佛陀親說、初期大乘及漢傳義理。本文則不過是對「空」義能不斷接近而不能窮盡的詮釋,試圖點明世上一切都在變,具恆廣價值者唯有變這一「實相」,尤在當今世代。文中通過空義對世間諸法的肯定與對謬誤糾治的提示,修行就是化煩惱為菩提、以有明空、轉識成智三方面,證明星雲大師強調的諸法自性「空」。其結論以如今熱議的人工智能為例,力證人與人工智能皆自性「空」;並指出佛陀早已將古印度「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作為自性「空」的緣起解說,並且對這些外明都充分肯定,而這些正是現代科學認知的源頭之一,所以,現代科學知識也同樣可作為佛法的緣起解說。結論還提出:空義是超乎所謂確定性、不確定性之上的應變思惟。了悟空義才能恰當對待不可避免來臨的變化,並預防不測,因而能幫助人減少犯錯,甚至釀成災難的機率;「空」包含著未來無限的可能,了悟空義還可啟迪人們對宇宙與人的精神世界展開無窮的探索。
以變應世,以不變度眾—從佛教戒制變化看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與國際化
佛教文化從印度進入中國,不僅能夠在中華民族中生根發芽,而且逐漸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本土文化的開放與包容,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佛教文化具足了方便智慧的特性。在佛教傳播的過程中,如何通過變通適應不同地域和不同時代,又能保持純正的佛陀智慧並得以廣泛傳播,是佛教產生兩千多年來始終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佛陀時代制戒至佛滅、中國佛教乃至現今人間佛教之制戒,探討佛教只有依著「以變應世,以不變度眾」的發心,才能在保證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下,弘揚佛法,度化更多眾生。
平凡的不平凡:從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談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人間佛教的變與不變
總體上看,中國佛教歷史進程的基本脈絡呈現出三期連動的走向,從西漢到隋唐,在長達一千年的過程中,歷史的主脈是引進、消化、吸收印度佛教,不但播下佛法的種子,而且完成了本土化轉型,實現了理論扎根與實踐的拓展,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弘揚的歷史進程中,形成文化型與學術型佛教的高度繁榮。 促成這一歷史主脈形成的核心因素是域外僧人的入華傳教、中國僧人的西行求法、中外僧人的合作譯經、大批僧俗學人的踴躍譯經講經,以及信眾的寫經、抄經、印經、刻經、唱經、誦經、供經等,以及在此基礎上主要由高僧大德完成的理論辨析、理論建構、理論推廣。
不忘佛陀初心——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有感
星雲大師是當代著名的佛教高僧,自幼出家,弘法利生70 多年。從大陸到台灣,從華人圈到全世界,大師終其一生努力推行人間佛教,為佛教的復興、社會的和諧及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大師為法忘軀、無私奉獻的行誼利益了無數人,其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精神感染了無數人。大師在弘法的過程中,筆耕不輟,著述頗多。而今,大師以耄耋之年,總結了一生弘法利生的寶貴經驗,即是他的大作―《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讀來發人深省。筆者不揣淺陋,試以一言蔽之:不忘佛陀初心。
香餌自香魚不食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信念「生命不死」的現代詮釋
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的序文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裡,列出了20則要義,希望將人間佛教真正的原意還復回來。其中有關「生命不死」的闡述就占了7則,超過三分之一,有相當大的比重,可見「生命不死」是人間佛教的核心信念。 其實,生命不死、生命輪迴的說法是通於古今中外的,而不只是東方宗教文化思想所獨有。在古代西方哲學思想與宗教典籍中,原本就有輪迴轉世(reincarnation)的概念與說法。早期的基督宗教也並未排斥輪迴轉世的觀點與說法,在早期的《舊約》與《新約》聖經中皆有輪迴轉世的文獻記載,早期教會的神父也接受輪迴轉世的概念,不少聖徒更相信他們有前世與來生。然而很不幸,這些史實大多被刪除、抹煞及掩蓋了,以致於被大多數世人所遺忘。本文嘗試結合經典義理、歷史考察與哲理詮釋,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現代視野,重新解讀「生命不死」的宗教意涵,進而啟發人間佛教菩薩行願的信念與修持。
永不停息的藝術——林智信從「迎媽祖」到「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