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佛陀本懷」的關係研究
星雲大師認為,佛教本來就是佛陀對人間的教化,佛陀的一切教法,其根本目的在於「示教利喜」,增加人間的幸福與安樂,這就是「佛陀本懷」。之所以會存在對於人間佛教的誤解,認為人間佛教不等同於佛教,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存在,那就是把「人間佛教」概念被提出的歷史當成了人間佛教本身的歷史。「人間佛教」概念固然是在20世紀上半葉被提出,然而人間佛教卻從佛陀創教以來就已經存在。星雲大師對佛教進行革新,使佛教順應時代的發展,其所提倡的現代人需要的人間佛教,本質上是根據時代的情況對「佛陀本懷」進行重新詮釋。並且,「佛陀本懷」本身就需要依據時代之不同情況來進行詮釋,從而不斷對世道人心產生作用,因此,「佛陀本懷」必然在過去、現在、未來三表現為人佛教,故而,人間佛教可以統攝二千多年來之種種佛教。
人間佛教的判教與其發展路徑的關係探析
判教理論與「發展路徑」之間是存在強關聯性的。人間佛教如何判攝傳統佛教,意味著現代佛教如何去繼承傳統佛教、如何發展自身。人間佛教的大德非常注重吸取傳統佛教的積極要素,同時又對傳統佛教的弊端予以激烈批判,這種矛盾性深刻地體現在他們的判教思想上。但是具體到個人,他們的判教思想則又各有不同,這種不同,體現了人間佛教內部的複雜性和理論選擇上的豐富性。要之,太虛大師的判教體現出革舊顯正、攝小歸大、民族本位的特色;印順法師的判教則體現了「正本清源」的理論訴求;星雲大師的判教則突顯了包容性、對話性和現代性,並對前人的觀點有所修正。多元化的判教思路啟發我們,人間佛教的差異化發展適應了現代社會的複雜性,有利於人間佛教的未來。
佛教現代化的工程── 人間佛教的當代適應與詮釋
人間佛教進一步而言,即是佛教現代化的工程,在理論上,則是古義與傳統佛法的當代詮釋;在實踐上,則是適應當代人間生活的各層面觀照。也就是說,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是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調適融和,而未來,人間佛教亦必然伴隨著時代的趨勢與脈動,不斷地﹁依義不依語﹂,以佛法根本大義去實踐佛教現代化的工程。
當代人間佛教現狀與未來展望
當代人間佛教思潮一書 中曾經指出:二十世紀引導著中華佛教實現現代轉型,並成為兩岸三地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在二十一世紀正遭受著復舊或固守宗法社會模式的傳統主義 與不滿現代思潮的後現代主義雙重夾擊。
「好的佛教」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內涵建構的「體系性」
人間佛教既是當代漢語佛教的時代性創造,更是古老佛教思想資源契理革新、契機應化的歷史性選擇,是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發展的一大貢獻。太虛大師所開創的人間佛教,是一種全新的「佛教觀」,是一種融攝民族國家意識、回應社會時代變遷、展開文化思潮對話、關注傳統反思等諸複雜因素的「綜合判教」,而星雲大師則將踐行人間佛教推向更具建設性的歷史階段,通過人間佛教回歸佛陀的真正本懷,讓大眾更領略到人間佛教的歷史意識、人類視野、社會向度、價值關切和未來願景。通過強調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不僅突出了當代佛教弘法實踐的佛教主體,同時彰顯了佛教的人間性格。其所提供的當代人間佛教的整體思考,並非關乎人間佛教,更關乎當代佛教的未來發展。
人間佛教實踐的客觀化
星雲大師曾經說過,人間佛教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是從山林到社會、從寺廟到家庭、從出家到在家、從談玄說妙到實踐服務,所以如何將佛教傳統的精神價值具體展現在社會的各個層面,應該是未來人間佛教實踐非常重要的方向。
歷史義理 相得益彰――評《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說人間佛教代表了漢傳佛教的現代化、國際化形態,代表了漢傳佛教未來的走向,代表了與日本批判佛教以及歐美參與佛教有著重要區別,但同屬佛教現代轉化過程中重要的表現形式,教界學界恐怕都不會再有異議。同時,雖然有此共識,但無論從一百多年來人間佛教發展的歷史進程而言,從一百多年來為佛教現代化努力的眾多僧信大德而言,還是從現代人間佛教各道場的實際發展狀況而言,甚至從未來人間佛教的發展趨勢而言,人間佛教的理論建構、未來的實踐發展以及研究都仍然是多元的,因此「人間佛教」這一概念都更加描述佛教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各種現代化的形態、各現代化的道場所建構的理論以及實踐形態之間,擁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相似性,而不是指現代佛教明確擁有著共同的現代實踐形式或共同體現了一定的佛教義理。一方面,多元的人間佛教格局的發展方興未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學界對於人間佛教的研究也呈現出多元的格局,無論對於人間佛教發展過程中各位僧信大德的專門研究,還是對現代著名的人間佛教道場的研究,成果都非常的豐碩,出現了多元的解釋模式和詮釋取向。
人間佛教價值的當代知識化
本文認為西方基督教與人間佛教分屬二元與一元的不同理論基礎,從而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呈現結構。本文認為人間佛教未來工作,除了深化對人間佛教的理解以外,人間佛教研究更應著手將人間佛教如何與現代世俗的知識話語結合,創造出自己的世俗知識結構,以解決當代的社會問題。
試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特徵
所謂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特徵,是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在其展開的樣態與結構中表現出來的特質。本文分別從詮釋方法、傳統觀念、論說模式、價值追求四個方面,來探討及凸顯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這種特徵,認為在其人間佛教思想的各個方面,都蘊涵著一種內在的「張力」結構。作者不主張繼續採取傳統的「不二」概念,而寧願採取此種「張力結構」的說法,以揭大師思想的這種特質,因為正是這樣的「張力」體現了大師人間佛教思想應運而來的現代特質。本文還主張,準確把握大師思想的這種特徵對於審察漢傳佛教中人間佛教思想的歷史、現實及未來尤具極端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