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水陸圖像跨宗教轉化 開展研究新視野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開創研究新契機 「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登場 【人間社記者 蕭惠珠 大樹報導】 近年規模最大、最具國際性的水陸畫研討會─「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11月21日起在佛光山舉行兩天,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沒有門檻的殊勝國宴」形容水陸法會的大慈悲心量,而且畫展和學術研討同時在佛光山舉行,參與者可.....
「跨宗教修行理論與實踐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 「跨宗教修行理論與實踐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 詳情請洽: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國學中心
(Heeg et al. 2021)。 作者簡介 陳登翔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博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研究員。研究 領域為華人移民與跨國宗教、傳播科技與人際關係。目前主要關注臺灣 宗教團體在跨宗教交流過程中的信徒動員,包含宗教義理內容與論述、 領導者卡里斯瑪、組織文化、信徒的信仰認同等,各要素間的運作與影 響。本文嘗試說明客觀詮釋學以團體進行分析的理論基礎與執行序列分 析的實際狀況,並試圖指出其方法在質性研究材料上的應用,以及對於 社會學研究可能帶來的啟發。 團 體 分 析 做 為 質 性 資 料 分 析 的 基 礎 137 參考書目 江珮慈,2014,《審美的社會構成:.....
從《貧僧有話要說》看星雲大師的兩性平等觀
早期佛教中的兩性,作為差別對立者而存在,男性為主導,女性為從屬地位,女子出家修道艱難。星雲大師對性別觀,進行佛教化闡釋,形成自己的「兩性平等」學說。基於星雲大師新作《貧僧有話要說》,兼顧以往著作,星雲大師的「兩性平等」學說,主張男女因相同佛性、平等的修行境界、同等的生命尊嚴而平等,強調「男女的平權」, 包括身為佛教出家人的權利,即兩性平等化,發展事業化,教團組織化,教育普及化,也包括世俗生活中之女性的政治權、參與權、自主權和尊嚴權。男女之相在佛教中實質上是不存在的,現男女相是為了說法的方便,而面對虛幻的男相、女相,星雲大師主張內心不動搖,超越世間而調適生命之道,出家的比丘尼或比丘,超越分別所呈現出的便是「大丈夫相」。
「平安 & 吉祥」跨宗教音樂會的美麗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