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一的世界(三)
一的世界(三) The World of One (3)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顯了這個會議平台的理論性,現實性及實踐價值。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代表星雲大師感謝諸位參會學者並播放大師影片。大師在影片中說,「我們要肯學,要肯忍耐,要給人家能接受,要發揮自己的勤勞,要負責任,要為社會服務,一定要發展自己,要自己有前途」,相信大師的這段話一定能激勵參會的諸位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積極主動的為人間佛教和佛教文化學術研究事業的發展作出努力。妙凡法師提到,此次研討會以「人間佛教與文明交流互鑒研究」為核心主題,主要目的在於對人間佛教展開系統性的研究。21世紀的中國佛教已經進入到以人間佛教為主流的時代,人間佛教的整體理論思想的建構必須藉由各位專家學者的幫助才能夠真正完成。 圖.....
附件三:訪問研究聲明書
三人。 (三)研究之進行須遵守國家法律和學術倫理。 此致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本人於下方簽字,表示業已詳閱上述規定,如違反本聲明,院方有權隨時終止本人訪問資格,且本人願自負相關法律和文字責任。 親筆簽名: 簽署日期:西元 年 月 日 1 fgsdharma-19 fgsdharma-19.....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高端教學典範
,「因為佛法可以解決一些現代社會問題。」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提到,星雲大師常說「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期許青年學者除了專注研究,也長養對社會的人文關懷,「這是知識分子對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以愛護佛教之心來研究佛教,秉持星雲大師講的「佛法要『給人懂』」理念寫作論文,讓更多人受益。 「今年論壇特別設置師長一對一的講評,讓我受益匪淺。」來自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的楊凡煙分享,因為家庭信仰而與佛教有緣;此次發表「佛教解脫道當中的關係療癒─以《雜阿含經》為依據」,關注佛教與社會倫理實踐的關係,希望從佛教找出解決現實問題的資源。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從「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因緣而開啟人間佛.....
人間佛教管理文化--「佛教管理」線上課程
文化,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結合佛教管理理論與實踐,進行戰略分析和理性決策; 參照佛陀管理智慧,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和商務談判; 增強領導才能,帶領不同背景之員工,提升團隊效率; 提供識別和分析企業道德責任的方法,建立企業文化。 報名須知 對象 特色 首辦:全球首辦「佛教管理」線上證書課程; 師資:佛教界、學界、企業界頂級知名師資; 雙證:世界一流大學與知名佛教研究院證書; 心法:理論與實踐合一終生受用的管理心法。 報名方式 網上填寫「課程線上報名」 郵寄下列文件至cshb-mc@cuhk.edu.hk 身份證明文件掃描本。 個人履歷。(下載WORD版本) 收到課程錄取通知書五個工作日內繳納學費.....
化成天下的人間佛教
自從「文廟」、「書院」、「私塾」等儒家教學機構淡出中國人日常生活以後,儒學的教育責任,在很多時候落在寺廟、道觀身上。若從源頭上說,這是明清以來三教合流的餘緒;若從近的原因來看,那就是人間佛教的理念。
殘障者是否為其不幸負責—論人間佛教的殘障觀
「殘障者是否為其不幸負責」,這一問題既是對不幸與災難作出解釋的理論問題,也是關係到人們在生活中如何對待殘障現象、避免歧視殘障人士的現實問題。本文從這一問題出發,在第一部分聚焦「殘障」的界定問題,從原始佛教經典中的「殘障」相關論述出發,在忠實於文本觀點的同時進行梳理與建構,說明「殘障」概念的建構性、多元性及其與基礎教義之間的關聯;結合現代殘障模式,探究對於重新理解「殘障」群體的啟示,闡明一種既符合基礎教義又與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相契合的殘障觀。第二部分則探究「殘障」現象中關涉到的「責任」問題,剖析對殘障者的歧視信念的合理性與錯謬處,闡明「殘障者」與「非殘障者」各自的「責任」,基於非宗教人士也廣泛認可的緣起原則,從佛教護生精神出發,建構基於人間佛教思想的對「殘障」的積極詮釋和行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