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構佛教社會角色的積極而成功的系列嘗試。 佛教的現代化,並不意味著必須以決裂的態度對待傳統,相反,在 大師看來,合理地平衡現代價值與傳統價值,在保全傳統價值和實 現現代價值之間達成一定程度的均衡和融合,才是佛教現代化應走 的合理道路。星雲大師所創建的佛光道場是現代化的佛教道場,但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上)66 同時也是保留、傳承、開發及申張傳統佛教基本價值及核心價值的 道場。佛光系統是當今世界佛教各系中推動佛教現代化轉型最為成 功的典型,大師在這方面的深刻經驗及思想智慧,值得今後進一步 深入的研究和評估。 (七)推進佛教國際版圖的大幅拓展,是星雲大師對佛 教的.....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近600人齊聚佛光山法寶堂
求。 她生動描繪雕版印刷的繁複工序——選木、浸泡、陰乾、刨平、抄寫樣稿、反覆校對、細刻、修版、試印等,每道程序皆精細嚴謹;熟練印工每日可印1500至2000張,新刻版可印數萬次不損。宋代書體更在雕版中融合唐代名家風格,孕育出沿用至今的「宋體字」。 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 針對妙凡法師提問佛館展出「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的緣起,如常法師回顧,2016年佛光山藏經樓落成,星雲大師為山門題名「慈悲門、般若門、菩提門」,寓意入佛道以慈悲為始,閱藏啟智慧、發菩提心。 2017至2018年間,長老慈惠法師有意籌辦藏經版本展覽與講座,如常法師遂向時任國家圖書館館長的曾淑賢借展經典寫本。雖歷經諸多挑戰.....
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 英文原文版 8月推出
紀來超越時空與文化語言的深厚友誼,這份珍貴的友誼展現佛法作為心靈深處共鳴與理解的橋梁。本書特邀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美國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撰序推薦,意義尤其深遠。 《邂逅佛教》是一本融合智慧與慈悲的佳作,適合每一位希望在當下社會中找到內心平靜與人生智慧的讀者閱讀。中文譯本將於2025年9月推出,期待能與中文讀者共享這份珍貴的智慧。 洽購:https://www.fgsbooks.com.tw/product/type/20012 蘭卡斯特教授透過五大主題、十七篇文章,以佛法智慧深入探討、反思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命挑戰,引領讀者在後疫情與人工智能時代,找到內心的平和。 本書共有五大.....
AI大語言模型 ChatGPT 在人間佛教弘法中的應用與未來展望
AI 大語言模型ChatGPT 憑藉其在人機交互方面的突破性創新,正在引領一場社會變革,並加速AI 時代的全面到來。對致力於弘法創新的人間佛教而言,該項技術在理論與實踐上具有應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能夠在文化交流、教育培養和學術研究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面對由資本、權力與科技聯合驅動的AI 技術創新導致的人的異化以及社會分化困境,人間佛教需要夯實經濟基礎,重視AI 與弘法的有機融合,積極發揮對社會價值觀的正向引導作用。同時,也需妥善處理與各方社會力量的互動關係,以應對AI 時代的挑戰。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佛光山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發佛教AI翻譯軟體
弘法的腳步。 此次正式簽署的合作協議書,旨在發揮AI的潛力,讓佛教經典及《星雲大師全集》觸及更多現代讀者。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MITRA計畫的通力合作能夠將佛教的智慧與現代科技創新融合,共同推動佛教文獻翻譯事業的發展。這套多語佛教翻譯工具的正式名稱及使用介面預計於2024年底公佈,並提供給佛教譯者測試及使用,相關訊息請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的佛典翻譯與AI運用網站:https://fgs-translation.org。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介紹佛光山翻譯團隊及目前正進行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全集》的翻譯內容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人工智能.....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面科技化的時代,AI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人類對工具的依賴,也反襯出人們對終極智慧的追尋。我們該如何在AI帶來的變革中保持覺醒,並與其共生發展?第二堂課將透過深度探討,引領大眾思考佛教與AI之間的互動與融合。4月1日晚間7:30,誠邀您一同線上參與,在科技與般若智慧的激盪中,共創更加智慧與和諧的未來。 Zoom會議連結:https://reurl.cc/O5NKxr 會議ID:899 3699 0838 密碼:123456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全球十一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共同協辦的「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系列講座,即將迎來第二堂課「當人間佛教遇到AI--危機中的覺醒與共生」。本場講座將.....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爾法哲學批判》中的觀點,指出宗教是“無情世界的感性”,其核心在於對人類情感需求的回應。而佛教尤其是人間佛教,正是基於慈悲與智慧的核心理念,並將“情”的維度提升至終極關懷的高度。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佛教與生俱來的對“情”的重視。張教授認為,東方文化區別於西方理性主義傳統,它強調通過“情”來認識世界、關照生命,這一點在儒釋道各家思想中均有體現。星雲大師曾提出“有情有義”的人間佛教觀,這是對佛教精神內核的生動詮釋。而AI雖可精准複現語言和邏輯,卻無法真正理解和傳遞“情”的價值,因此,人間佛教在AI時代的獨特性依然不可替代。 張文良教授以“緣起學說”進一步闡釋了佛教對“情”的.....
AI 大語言模型 ChatGPT 在人間佛教弘法中的應用與未來展望
AI 大語言模型ChatGPT 憑藉其在人機交互方面的突破性創新,正在引領一場社會變革,並加速AI 時代的全面到來。對致力於弘法創新的人間佛教而言,該項技術在理論與實踐上具有應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能夠在文化交流、教育培養和學術研究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面對由資本、權力與科技聯合驅動的AI 技術創新導致的人的異化以及社會分化困境,人間佛教需要夯實經濟基礎,重視AI 與弘法的有機融合,積極發揮對社會價值觀的正向引導作用。同時,也需妥善處理與各方社會力量的互動關係,以應對AI 時代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