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天道酬勤 功不唐捐
建立自己四不壞信,即四種不壞的信仰:是對佛菩薩的不懷疑;對四聖諦、三法印、緣起性空沒有懷疑;對佛門大眾儘管有許多好好壞壞,總感覺他們是如來的使者、佛法的長城、良師益友,沒有懷疑;對佛法中布施的福田功德、受戒的功德,必定功不唐捐,不懷疑。
「不住相」布施的政壇典範——孫運璿
詮釋傳統視域中的《金剛經講話》
在星雲大師七O至九O年代初的一系列以講座為主要形式的《金剛經》詮釋中,《金剛經》的宗旨被概括為「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此一宗旨的核心即在於「無相」。然而,這十六字宗旨卻不見於1997年出版《金剛經講話》中。《金剛經講話》中,「平等」成了新的詮釋中心。十六字宗旨與平等之間,不是否定和替換而是深化和補充的關係。 星雲大師所把握的《金剛經》宗旨—無相,在歷代註疏中關涉的經文範圍有著廣義、狹義兩種傳統。《金剛經講話》一方面以無相為宗,其無相涵摄著無我度生、無相布施、無得修證等主題;一方面重視破除種種妄想,從而將《金剛經》無相思想的廣義、狹義兩種詮釋傳統相容並蓄地統一在其詮釋之中,並表現出對佛典詮釋通俗化與生活化的自覺。
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
一、論布施波羅蜜的「自他受益」 二、論持戒波羅蜜的「縛脫關係」 三、論忍辱波羅蜜的「利衰之間」 四、論精進波羅蜜的「苦樂多少」 五、論禪定波羅蜜的「動靜一如」 六、論般若波羅蜜的「內外圓成」
內心和平與和諧之道 解鎖佛教慈悲與智慧
以《妙法蓮華經》中「火焰化紅蓮」與觀世音菩薩的「倒駕慈航」為例,闡述了佛教中深邃的慈悲觀念。 妙光法師進一步引導大眾思考如何在生活,通過慈悲修持獲得內心的平靜。提出回歸佛陀的教法,修持「四攝法」中的「布施」、「愛語」、「利行」與「同事」,是應對生活困難的法寶,並指出:「人間佛教的核心在於實踐佛陀所行,為眾生服務。」 他還提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就是一位真正的人間菩薩,即便在90高齡中風後,仍以堅強的意志每天書寫病後字,為貧苦學子籌募教育經費。他超越了身體的病痛,始終心繫眾生,經常詢問「我還能為你做什麼?」他的慈悲與智慧,鼓舞著無數人。 在互動環節,妙光法師鼓勵一位經歷重大傷痛的聽眾,溫柔且.....
今日耐煩做事
今日耐煩做事 Today’s patience is the footprint of tomorrow’s succ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