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於更深入地理解唐代天台宗的解經方法,以及《大乘義章》在佛教教理解釋方面的獨特貢獻。通過對這些經典著作的細緻分析,可以進一步闡明佛教解經學的發展脈絡。 第二場首先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楊維中教授發表〈吉藏對《勝鬘經》對於如來藏思想的創造性詮釋〉,楊教授一方面探討吉藏在詮釋如來藏觀點方面的獨特貢獻,另一方面檢視學界對如來藏的相關看法,指出古代大德的思想是融通和會的。接著,中國計量大學稂荻博士在〈華嚴宗經論的漢譯佛典引證〉中,以法藏《妄盡還源觀》為核心,分析此著作中援引其他經典的相關問題。最後,高雄大學蕭愛蓉博士發表〈從唐君毅對「因門六義」之詮解論心靈九境論的因果義〉,她探討當代新儒家學者唐君毅先生在解釋.....
從《勝鬘經》看佛教的社會思想理論
佛教思想信仰中社會思想理論的部分,是佛教思想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大乘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理論領域。因為大乘佛教以其對於最高圓滿覺悟的不懈追求,對於眾生、社會的強烈承擔精神及救度意識,表現出比傳統佛教更為突出的社會向度的參與色彩。而在近現代人間佛教所推動的佛教轉型發展中,如何合理實現佛教「社會化」方向的轉型發展,更是佛教的重大理論、實踐課題。為此,鑑於對於佛教社會思想理論的研究一直是傳統佛學研究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本文以印度三世紀中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勝鬘經》為中心,對此經包含豐富深刻的佛教社會思想理論予以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和評述。
從《勝鬘經》看佛教的社會思想理論
《勝鬘經》,漢譯全稱為《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印度大乘佛教如來藏系的核心經典,也是自古以來一直深受中國佛教思想重視和發揚的一部重要大乘經典。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勝鬘經》的佛性觀由永固法師主持,程恭讓教授與慧東法師進行對談 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文/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製作的「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10月1日播出第八堂課:「《勝鬘經》的佛性觀」。由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以及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教授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