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師全集》的〈自序〉中,大師回顧了自己跨越世紀 的生命長河,他說: 這是一部非常複雜的《全集》,因為在我個人成長的九十 年歲月中,於時間上,經歷了北伐時期、土匪橫行、軍閥 割據,以至抗戰、內戰、兩岸對峙等時期;於地理上,我 走遍世界五大洲,幾乎平均每年環繞地球一、二次;於人 事上,上至國王大臣,下至販夫走卒,我一概平等對待, 視為朋友。尤其在我一生的時光之中,於佛教裡,凡事不 推諉,舉凡弘法建寺、安僧辦道、創辦學校、成立協會、 養老育幼、救濟孤苦、社會服務等,皆盡力而為。也因 此,成就了我多元的人生。 大師在〈自序〉中提及的每一項事業,都是他對人間的無私奉 獻。弘法建寺,.....
Bodhisattva Precepts and Their Compatibility with Vinaya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Buddhism: A Cross-Straits Comparative Study (Part 2)
Bodhisattva ideas have steadily developed since medieval times, to becom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hāyāna Buddhism. Monks and nuns in the Mahāyāna tradition generally have bodhisattva precepts conferred upon them while undergoing the Triple Platform Ordination, and adhering to both these precepts and the bhikṣu/ bhikṣuṇī precepts is a conspicuous feature of Mahāyāna monastic practice. Against this backdrop, it is worth exploring Chinese monastics’ perceptions of the bodhisattva precepts and ideal, and the practices surrounding them, in the current sociocultural contexts of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ough both these regions share the same tradition of Chinese Mahāyāna Buddhism, it has very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This long-term, cross-Straits comparative study also reveals a hitherto under-theorized conflict between vinaya rules andthe bodhisattva ideal.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
士後 緣起: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及實踐為指導及方向,發揚人間佛教精神,闡明佛教思想文化真義。鼓勵碩博士生研究撰寫人間佛教論文,本科生閱讀心得報告,透過文字寫作弘揚正信佛教,實踐中華文化倫理道德,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建設「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之五和人生。 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
承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上海星雲文教館登場
中的人間佛教思想,探討人間淨土與傳統淨土的關係。 晚間,滿蓮法師、妙凡法師與程恭讓與在場學者舉行人間佛教論壇。論壇由妙凡法師主持,3位嘉賓分別說明與佛光山的因緣。程教授談到,自幼與佛有緣,受到大師「為兩岸好」和「人人平等」精神的感召,早期參與了佛光山的部分文教工作,自此與佛光山和星雲大師結緣;滿蓮法師說,其實在佛光山出家是一種福報,親屬的去世,讓她不解生命究竟是什麼。從學佛到出家的11年間,滿蓮法師認識到佛教是生命的教育,因而選擇出家來弘法利生;妙凡法師則認為,人生一定要有信仰,一個好的信仰會成熟和莊嚴我們的生命,正確的信仰不應給人恐懼和害怕,正是佛光山的光明與開闊,促使他出家,學習兼善天下,.....
2016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兩岸學者取得高度共識與肯定
第四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3 月19至20日在大陸江蘇宜興大覺寺舉行。主辦單位人間佛教研究院邀請大陸與台灣兩地47位學者,分別從文學、史學、哲學、語言學、社會科學、音樂、藝術等面向,探討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現況。與會學者對於佛光山教團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皆高度肯定,並取得更深層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