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佛學院,共69筆結果:
因緣試記去來今──謹以此文紀念宗仰上人中興棲霞寺98 週年
/periodicals/4a35b66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百年弘一 誰解此心
/periodicals/2b8cc828-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天竺佛國菩提伽耶的一顆明珠佛光山印度佛學院
/periodicals/89ec27d4-2c7b-11f0-b6e2-c9de5a43d6bf/
丁香下的囈語
/periodicals/4b6fe33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在9月1日邀請叢書作者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以多年研究觀察所得,解說人間佛教具有神聖性與普世性的統一。並邀請新加坡佛學院顧偉康教授擔任主持及與談人。 陳劍鍠教授從「凝視人間.悲智雙運」的角度來審視大師的作略及貢獻。星雲大師以影響、溝通、引導等行為使追隨者跟著他的節奏步伐,一起前進,並深為他所致力的使命所感動。陳教授在研究過程,發現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具有典範轉移的實踐範型。 對於學者質疑人間佛教是否流於世俗?是否具有神聖性?陳劍鍠教授說明星雲大師有自己的修持體證,清楚地明白空性的法理。大師所開展的、施設的種種.....
/news-event/news/TSNews-000285/
空山靈雨下的悲心—閱讀許地山
/periodicals/4c6f23d0-3347-11ed-aaec-c9de5a43d6bf/
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視域下的佛教史觀
在1946年9月16日出版的《覺群周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刊登有署名「今覺」者所寫的一篇文章:〈為僧伽問政而不干治進一解〉。這篇文章是我們迄今所知星雲大師最早時期公開見諸報章的作品。當這篇文章發表時,大師年僅19歲,還是就讀於焦山佛學院的一位學僧。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