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貧僧有話要說》看星雲大師的兩性平等觀
早期佛教中的兩性,作為差別對立者而存在,男性為主導,女性為從屬地位,女子出家修道艱難。星雲大師對性別觀,進行佛教化闡釋,形成自己的「兩性平等」學說。基於星雲大師新作《貧僧有話要說》,兼顧以往著作,星雲大師的「兩性平等」學說,主張男女因相同佛性、平等的修行境界、同等的生命尊嚴而平等,強調「男女的平權」, 包括身為佛教出家人的權利,即兩性平等化,發展事業化,教團組織化,教育普及化,也包括世俗生活中之女性的政治權、參與權、自主權和尊嚴權。男女之相在佛教中實質上是不存在的,現男女相是為了說法的方便,而面對虛幻的男相、女相,星雲大師主張內心不動搖,超越世間而調適生命之道,出家的比丘尼或比丘,超越分別所呈現出的便是「大丈夫相」。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樓宇烈教授進行主題發言,釐清了宗教的概念問題,及近代人對宗教理解的變遷,在此基礎上反思人間佛教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全集》出版的歷史意義。他指出,佛教一開始就是「教化」的宗教,從來不把世間的追求和出世間法對立起來,比如經文中明確寫到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佛法在今天,應該面對世間,面對當今時代。 隨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星雲大師詮釋、開創與改革傳統佛教,結合理論和實踐發揚人間佛教的卓越貢獻,及大師在全球佛教界的定位、對當代和未來佛學研究的影響等議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研討。學者細數大師具體踐行的成就,致力將人間菩薩道推展至全球的非凡功績,與《星雲大師全集.....
同體與共生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每一次說法,從不以一地、一國、一時、一眾,為當機對象。說到地方,總是三千大千無量華藏世界;說到眾生,就是十方法界等恆河沙數無邊眾生;說到時間,則是三大阿僧祇劫。佛教講因緣,認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眾生都是因緣和合、一體不二。虛空中的日月星辰,不分明暗,互相輝映;大地上的山嶽丘壑,不論高低,彼此連綿;宇宙間的奇珍異獸,不管異同,相輔相成。因此,這個宇宙本來就是「同體與共生」的圓滿世界! 「同體」,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人身,雖有眼、耳、鼻、舌、手、足等諸根的差異,卻也同為身體的一部分;地球雖然有各種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卻是共同仰賴地球而生存;眾生雖然有男女、老少、強弱、智愚等不同的分別,卻同為眾緣和合的生命體。世間相狀雖有千差萬別,但是清淨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
印順法師淨土思想探析
印順法師認為淨土思想的最初意義,來自於不滿現實人間的苦難和缺陷。而未來彌勒成佛的國土,為理想政治與完善宗教的並行,是世間正法與出世間正法同時進行的時代。本文以印順法師畢生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及「人菩薩行」悲增上菩薩的實踐,共祈成就彌勒當來下生的「人間淨土」。就「契機」而言,「創造淨土」是否合乎於「人間佛教」的「人菩薩行」,是本文所欲探討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