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三寶放光
三寶放光 The Radiating Triple Gem
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學者齊聚祖庭分享碩果
其人間佛教的相關議題,推進、拓展了人間佛教研究的深度與領域。此次也邀請兩岸10多位法師共同參與,既是兩岸互動,更推動學界與教界之間的交流。 「星雲大師為推動人間佛教做出巨大貢獻,讓佛教走向五大洲,成為真正世界性的宗教,可謂前無古人。」開幕式時賴永海闡述,並提出大師在弘法利生、文化教育、慈善事業、培養人才等諸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其實踐特點、理論特色等方面值得大家認真探討。 妙士法師轉達大師雖未能親到現場,心裏一直惦記學者們,致電關心大家的衣食住行,從細節處就能看出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體現,並將其歸納成三個結論,即宗教要和諧、社會要和諧、人我要和諧,作為弟子們,要努力將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於人間。 .....
佛教三寶節首場論壇 探討佛陀的神、人定位
棄王位決定出家,「因為他看到了比做國王更重要的事情。」 心保和尚要大家深思:「我們有智慧面對自己的老病死嗎?」這個問題同樣困惑著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因此他做了出家的決定,希望能為眾生尋找答案,看到世間的真理實相。「但是在修行的過程中,也必須釐清修行的意義,這是世間與出世間很重要的分水嶺。」打坐、念經、拜佛都是修行,但最重要的,是否能透過修行去煩惱、斷三毒?每天能否觀照自己貪瞋癡少一點?如果能生起覺悟之心,修行才能邁向成佛之路。 破解神話 遇到真實的佛陀 大師撰寫的《釋迦牟尼佛傳》,和其他作者寫的佛陀傳究竟有何不同?萬教授提及,歷代記述佛陀生涯的文獻不在少數,例如馬鳴的《佛所行讚》,自古便被稱為佛.....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以《阿含經》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上)
本文以《阿含經》為主,來討論釋迦牟尼佛的人格。一般來說,印度是一個神祕的國度,印度人也崇尚神祕。他們以修行各種不同的禪定與苦行,來追求與神祕的大梵結合,或者與人們難以理解的、絕對的、最高的真實結合。所以印度人的思想發達,這就是為什麼印度產生這樣多宗教的原因。
世界上最美麗的人
觀世音是誰?真的存在嗎?真的有求必應嗎?觀世音在中國既家喻戶曉,也疑團重重。曾經,我也這樣回答:觀世音是宗教幻想出來的神,這個世界原本沒有神,又哪來的觀世音。所謂救苦救難,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家在教授引導下沉澱、思考、再出發;並鼓勵大家透過上課、開示與他人分享,加深記憶並帶動僧團成為學習型組織。 課程最後由學員分組報告研究成果及心得。妙藏法師分享,教授以「貓追尾巴」的譬喻,提醒學員如實看見真相,以觀照實相修行慢慢看清楚內心。找藉口不做該做的事,便是「魔」的現形。蘭卡斯特教授更讚歎佛光山徒眾在師父上人的教育下,理事圓融,善於將經文與平日的弘法經驗融合,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義理。 圖說:課程最後一天由學員分組報告研究成果及心得。學員報告「智慧」一詞的「智」及「慧」來自不同的梵文,「慧」(prajna,般若)指超越世間一切智慧。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圖說:蘭卡斯特教授在課程中講解《.....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國佛教的特質在禪」的判斷非常準確,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禪,時時有禪。他進一步提出來源於禪宗祖師的三步修行次第,即「做本分事」、「持平常心」和「成自在人」,顯然,禪宗把大乘佛教以來打破出世與入世隔閡的思想,真正落實到生活之中。很多人懷疑人間佛教是不是把佛教神聖性降低了、世俗化了,樓宇烈認為,這是用西方宗教理念認識佛教的結果,西方文化把神聖性和世俗性對立,其實中國是「人聖性」,在生活中達到人聖,達到人聖性和生活化的一體性。所以研究中國佛教,不能離開人間佛教的特色,這才是中國佛教的根本所在。 上午第一場研討會分A、B兩場舉行,在A場研討中,四川大學鄧子美教授發表《人間佛教與當代多元文化社會——略論囿于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