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第四期人間佛教座談會期間,學者們談論最多的,是星雲大師剛剛出版的新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再讀大師這部書,又有一些感想。關於佛教尤其是中國佛教今後發展方向問題,我們更加有了清晰的輪廓,那就是這裡歸納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那就是以原始佛教為基礎,以大乘佛教為指導,以中華文化為歸宿, 以人間佛教為導向。
我在佛門的第一份工作
佛法真義與我們的未來——讀星雲大師《佛法真義》一書有感
人類自誕生以來,物質文明呈現加速度發展的態勢。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在原始文明階段,人類的物質生產能力和財富積累狀況,在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維度上都沒有絲毫變化,而進入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以後,二百年間的發展超過此前上千年的發展,進入資訊化時代以後,十年的發展就有可能超過此前百年的發展。全世界的國內生產總值即GDP,在1998年合計為31.35萬億美元,到2018年便已經達到了85.79萬億美元,接近翻了兩倍。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人類社會財富總量的增長速度仍然是驚人的。這給人一種錯覺:人類的歷史是不斷進步的,而且進步的步伐在加快。
《佛教瞑想論》第一講
拙書之論述聚焦於佛教的瞑想。記得那是很久以前、大學時代的事了,一位理科朋友對我說:「寺院嘛,還是靜坐比較好,對吧?」當時由於我對瞑想不甚了解而無法清楚答覆;現在,總算能夠給出一點像樣的回答了。 關於佛教的瞑想,在印度被稱為 samatha(漢譯為「止」)與 vipassanā(漢譯為「觀」),本書第一章概述 samatha 與 vipassanā,以及在個人實踐體驗與理解上闡述靜心的理由與具體內容等。
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
那一天,我是如此感動!
《生活唯識》第一講: 唯識的歷史和基本思想
觀察日本當今社會的生活樣態,人們似乎失去或降低了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能力。正因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殺人、傷人事件就像家常便飯一樣不斷發生。這是因為人們執著於只如語言音聲般的「我」而封閉了對「他者」的關愛。 這樣的現象不僅在日本而已,看看世界頻發的恐怖事件、無法緩和的外交問題等,其原因都是執著於「我」、「本國」的幻想。
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好的社會——與偏鄉共生,培養好苗子
我像一個和尚嗎?
【一筆字‧ 紙上展】提醒自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