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論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中的佛陀形象
近代中國,在西學東進、民族危亡、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傳統佛教積弊沉重,陷入困境,如何實現佛教的現代轉型與發展,太虛大師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對接現代生活,付諸改革。當代星雲大師繼承太虛大師的精神,力倡人間佛教,長於文化弘法,蔚為大觀。《釋迦牟尼佛傳》是星雲大師文學弘法的代表作,價值豐富,影響廣遠。中國大陸學界主要有吳光正、王一帆予以評論,筆者在前賢考論的基礎上,重點考察佛陀形象的真實性、藝術性與多維價值,以資海峽兩岸共同在民族復興的新時代借鑑佛教文化,以佛教文藝創作豐富大眾的精神生活。
從《百年佛緣》看星雲大師弘法創新及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啟示
經歷過近代佛教的衰落,佛教在台灣卻有了長足的發展,這與台灣佛教界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特別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佛法弘傳中不拘泥於傳統模式,不斷創新。在弘法之初就積極推動佛教青年運動,為古老的佛教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在對待作為佛教徒主體的女性問題上,星雲大師做到了真正的眾生平等,給了許多優秀女性發光發熱的廣闊舞台;面對大眾,星雲大師選擇了直入人心的通俗文字和語言,讓佛教真正走入了日常生活,這些都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熟悉的陌生人:兩岸宗教交流中的星雲模式
星雲大師多年來對推動兩岸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講經弘法、學術交流,以及慈善事業等方面都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可以說大師是當之無愧的兩岸和平使者。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在理論上來源於大陸佛教傳統,但是他的實踐卻又有著現代的思考和關懷。對於大陸來說,他既是熟悉的、親切的,又是陌生的、新鮮的。為此,本文稱他為「熟悉的陌生人」。本文以宜興大覺寺的重建為例來說明星雲大師在兩岸交流中的獨特角色。大覺寺復建之後,對當地文化起了很大的淨化作用,尤其是傳播佛教文化、淨化人心的努力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在星雲大師所帶來的人間佛教進入本地的過程中,地方原有的佛教傳統與信仰逐漸被喚醒、創建與發明,星雲大師起到了一種文化合力的作用,進而影響到當地的當代文化建設導向。另外,在與大陸的交往中,星雲大師作為一位「熟悉的陌生人」,扮演了一個創造性又有挑戰性的角色,大陸民眾對星雲大師的歡迎、接納、崇敬,甚至是追隨,說明地方信仰傳統已經實現了文化的「疊加」和「新習俗的創造」。
「心」惠中開光落成 再創弘法新里程
人間佛教思想講座 與中研院精彩交流
邀請下,對「多元宗教與社會」主題研究小組成員進行演講與交流。第一場次演講主題為「佛光山國際到場發展現況:巴西道場發展的案例」,由妙願法師與佛光山南美洲總住持妙佑法師於線上分享交流。 妙佑法師提及到巴西弘法的因緣,因自己有馬來文的背景、也曾學習過西班牙文,因此較容易學習葡萄牙文,也能夠了解當地文化,能與巴西人互動。加上巴西人包容性很強,對於不同宗教採取開放態度,讓佛光山更易接引當地人來到道場認識佛教。 「佛光山在巴西弘法的本土化相當成功,現在已經是巴西人度化巴西人。」妙佑法師說明,不僅如來佛學院全部是巴西人,其中更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求授三皈依,另外也由當地人成立了佛光會,使得佛光山南美弘法更進.....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人間佛教的推廣方面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喜的是,在中國台灣,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高僧大德經過數十年不遺餘力的踐行,人間佛教在理念創新、制度變革、寺院建設、人才培養、組織架構、生活實踐、對外弘法等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成就。」 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事業成為一種具有衝擊力和示範性的宗教文化現象,受到全球的關注。尤為可貴的是,星雲大師將佛教與中華文化融為一體,以文化弘揚佛法,以佛法增進文化,使佛教的文化特性得到充分彰顯,從而煥發出佛教的生命力,增強了佛教的適應性,極大促進了佛教價值的發揮。增勤法師表示,2013年歲末,由中國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13中華之.....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一場善美的因緣。 開幕式之後緊接著進行了2場共11名學生的開題,內容涉及星雲大師的祈願文創作、情感觀與文學實踐、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對人間佛陀形象的塑造、教育理念及教育實踐、講經策略、星雲大師體育弘法等,也有以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制度為例探討佛教參與社會教育,從藏經版本發展史的路徑切入研究《佛光大藏經》的編撰與星雲大師的編藏思想等多個議題。諸位指導老師從研究方法、論點建構和文獻輔助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建議。 此次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除了讓青年輪番做開題報告外,還安排專題講座、綜合座談、參訪茶敘等精彩內容,讓參與者可以充分交流學習,培養嚴謹完整的研究方法和鮮明脫俗的思考理路。 圖說:西北大.....
佛光山大洋洲人間佛教「本土化」的主要成就
自1989年星雲大師首訪考察澳洲並成立中天寺以來,佛光山在大洋洲的人間佛教發展經過近30年的砥礪奮進,在諸多方面成就斐然,一派欣欣向榮氣象。在「本土化」方面,人間佛教立足澳洲和紐西蘭,殫精竭慮,鍥而不捨,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通過基礎設施、內部管理、宗教弘化、社會生活等四方面的多種途徑,已經取得多方面的可喜成就。第一,在道場建設方面有一些極具創意的建築。第二,通過佛教節日、宗教活動等對當地民眾的社會生活產生一定影響。第三,信眾的組織結構和精神面貌已經向更適應當地社會的方向發生變化。第四,在人才培養方面已經創辦了南天大學,並努力培養海外弘法人才。同時,人間佛教的僧眾及其思想、人間佛教的理念和事業獲得當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嘉獎,這也是「本土化」成就的重要體現。
人間佛教的生命關懷與人文療癒──以星雲大師談身心的安住為主的論析
人間佛教傳弘佛陀教化的修行法門,解決人心困惑、乃至關懷社會,對於身處多元而快速變化的社會中的人們,已然成為調適身心靈的重要法門;而其所以能顯現具體之成效,主要根源於人間佛教對於具體生命的關懷與人文的療癒。星雲大師在其論述著作與弘法講演中,時時強調人間佛教以人為本,而每一個人的身心是否能安住為社會安定的根本,因為人人身心安住,才能安身立命、自覺覺他,進而安定社會。因此,憑藉佛法令社會大眾身心安住,乃是顯現或證成人間佛教的實質意義與效能的最直接途徑。 本文以星雲大師所說的《星雲法語3.身心的安住》為主要所依,同時參照大師其他相關之著作論述,主要之關懷在於論析大師對於眾生如何安定自我身心的開示與引導,並由之以彰顯星雲大師弘法利生的慈悲喜捨,進而開展揭示人間佛教所蘊含的生命關懷精神與人文療癒效能。
主題演說之四: 佛光照五洲~佛光山海外弘法略記 ――以西來寺為例
有人問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畢生心願,他自作一首詩偈說:「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有陽光的地方就有佛光普照,有流水的地方就有法水長流,把佛教傳播到世界五大洲,是星雲大師念茲在茲的心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