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印度,共205筆結果:
					當代佛教哲學思想的建構性反思——評程恭讓 教授新著《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
所謂佛教哲學,可理解為是對佛教理論與實踐在展開過程中產生的思想理念所作的分析、歸納與總結,其本質乃是以佛教智慧學為基礎。在佛教東傳中土的歷史長河中,源自古印度的佛教經典在中國總體上都有漢譯,且中國佛教各宗歷代祖師亦對佛學義理多有闡發,這些都為中國佛教哲學思想建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亦正是得益於此,歷史上的中國佛教在哲學思想建構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之成就。
/periodicals/950e79bc-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試析當代禪意水墨的圖式生成── 以王川的抽象畫為考察對象
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禪意水墨已衍生出新奇的藝術圖式。王川正是中國抽象禪意水墨的當代領軍人物之一。本文採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對王川二十一世紀後的作品進行圖像分析,深入梳理佛教在其藝術表達轉變中的影響,並探討中國禪意水墨藝術的當代表現形式及生長邏輯。
/periodicals/95eeb050-64d6-11ed-bc72-c9de5a43d6bf/
										
									印度文學歷代名著概說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177/
										
									大理地區信仰大黑天神源流考說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05/
										
									未來佛的期待:彌勒信仰的形成
通過對漢譯彌勒經典及相關佛經文獻的考察,我們認為彌勒信仰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彌勒淨土信仰,彌勒在印度被大小乘佛教崇拜的事實,以及《阿含經》中關於彌勒的種種記載,都顯示出彌勒信仰內涵的多樣性和不斷豐富的階段性。彌勒信仰在印度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最初的彌勒信仰形態就是對承繼過去佛、現在佛的未來佛彌勒(現在的彌勒菩薩)的崇拜。第二、因為對彌勒未來成佛的期待,遂產生了彌勒下生信仰。第三、因為對於未來才成佛,現在還是一生補處菩薩的彌勒的皈敬,於是又有了彌勒的上生信仰。
/periodicals/5909fcb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我很小,但是我很有力量
/periodicals/328ae1d3-5e37-11f0-9f48-c9de5a43d6bf/
										
									何謂「佛弟子」?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二千五百餘年前,釋迦牟尼在古印度摩揭陀國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開悟成佛以後,便到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比丘宣說「四聖諦」的教法—史稱「初轉法輪」。由此,「佛、法、僧」三寶具足,標誌著佛教的正式創立。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2906/
										
									印地語《釋迦牟尼佛傳》漫畫出版—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集體創作
/periodicals/97297c7c-10ca-11ed-ae6c-c9de5a43d6bf/
										
									美妙的旅程 ——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畢業感言
/periodicals/5d89869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