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香積寺的麥子,每一粒都是阿彌陀
百年弘一 誰解此心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期間,學者們談論最多的,是星雲大師剛剛出版的新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再讀大師這部書,又有一些感想。關於佛教尤其是中國佛教今後發展方向問題,我們更加有了清晰的輪廓,那就是這裡歸納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那就是以原始佛教為基礎,以大乘佛教為指導,以中華文化為歸宿,以人間佛教為導向。
大明開國第一謀臣劉伯溫
唐代詩人佛寺結社的「人間性」—人間佛教的一種文化溯源
「結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伴隨著唐代佛教文化興盛發展,詩人常於寺院結社,舉行社會文化活動。唐代詩人佛寺結社的類型大致涉及文學社、西方社、香火社、匡山社、東林社等社團,龍門寺、香山寺、慈恩寺、青龍寺、東林寺等是出現頻率較高的結社佛寺。唐代詩人熱衷於在寺院結社,體現了當時寺院開放性、服務性、藝術性的特質,表明寺院的「人間性」是佛教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當代一些寺院在建設發展中卻面臨「人間性」的喪失,出現社會屬性剝離、社會運行邊緣化等情況。面對這種困境,積極提倡「人間佛教」的佛光山,為現代寺院建設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佛光山揚州鑑真圖書館為個案,展示人間佛教寺院對中國古代佛教寺院「人間性」的繼承和發展,將「人間性」貫徹落實於寺院的管理建設中,是未來佛教發展應堅持的方向。
略論南詔的十一面觀音信仰
觀音信仰文化深植於中國文化的土壤,洱海區域歷史悠久的觀音信仰傳統與中原的觀音信仰有密切關係。《南詔歷代國王禮佛圖》是張勝溫所畫《梵像卷》中唯一一幅繪有南詔諸王禮佛場景的畫像,它反映了南詔王室自羅晟開始崇奉十一面觀音的歷史。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以國家守護神的形象受到普遍崇奉的十一面觀音信仰傳入南詔。南詔在原有的觀音信仰的基礎上,借著天寶戰爭的契機,將具備「護國神」地位的十一面觀音作為南詔整合地方部落的神靈加以供奉,由此也決定了兼具般若智慧和大悲精神的觀世音在洱海區域信仰結構中的地位和影響。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憶星雲大師
星雲滿天映山河一回憶星雲大師的二三事
緣起星雲一點滴的瞬間
論現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三大方向──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有關闡釋為中心
程恭讓教授依據《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的論說,從現代人間佛教的佛法化、中國化、全球化3個面向,對現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發展方向作一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