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與菩薩精神
本文通過查閱星雲大師的諸多著作,採用文本分析法,梳理了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得出結論:星雲大師的保思想體現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星雲大師重視環保體現了「悲」的精神,因為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傷亡與損失。當然星雲大師對有情眾生、乃至無情物都有一顆慈悲心,所以提倡護生、惜福,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以及珍惜資源;星雲大師對環保的大力提倡,源自其佛學之「智」,大師「緣起」論證人與宇宙、自然是「同體共生」的關係,宇宙中的森羅萬象都是從「我」的生命中自然流出,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此外,大師也深具世俗智慧,指出在環保問題上要使用科學的方法;星雲大師踐行環保是為了實現建設人間淨土之「願」,阿彌陀淨土以及其他一切淨土世界都澈底推行環境保的最佳典範,因此要建設人間淨土也必須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星雲大師帶領著佛光山僧信二眾努力實踐環保之「行」,如回收垃圾循環再利用,回收資源一起辦大學、建寺院等,佛光山本身就是一個環境保護的絕佳例子。星雲大師還時時教導大眾如何環保,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辦法和舉措,讓我們能在生活的細微處進行人間佛教的修行。
如滿禪師偈
如滿禪師偈 Verse by Chan Master Ruman
e sinnstruktur)。以分析逐字稿為 例,則是強調理解個案陳述內容之外,也要理解其陳述內容的客 觀意涵。 Oevermann(2002: 6)認為社會科學主要研究的是看不到的 抽象事物,與自然科學的研究有著極大的不同。做為經驗科學研 究者,我們所看到的是來自意義建構世界(die sinnstrukturierte welt)的心理、社會與文化的具體現象,研究者也在此世界中具 體化自身的生活實踐。基於這樣的建構論前提,我們得以理解具 體行動所構成的抽象意義。行動與行動之間所構築的意義,具有 其客觀性,因此行動者依據互動規則所做出具體實踐的客觀意 義,也能夠透過分析被理解。簡言之,客.....
兀兀騰騰 自然圓成
兀兀騰騰 自然圓成 Hover and Soar; To achieve things instinctively.
塵盡光生 自然明朗
塵盡光生 自然明朗 When Dusts are Cleared, Light will Shine; Naturally bright.
學者與行者共論《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體驗到不可得性,沒有了我相、人相等執著,就沒有煩惱了。 最後,妙凡法師於總結時提出,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修行非關出家在家,關鍵在我們的心,每個當下,將《壇經》的思想及修行方法,轉化成我們平常思考的方式,自然每天都走在解脫的路上。同時預告第二堂課將於4月1日播出,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李四龍教授,以及佛光山新馬泰印總住持覺誠法師對談「金剛經的無住觀」,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 〈六祖壇經的解脫觀〉,影片觀看連結 https://youtu.be/K4amGn6QdNE 百家講壇主講人、浙江大學董平教授 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星雲大師全集,六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