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傳播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人間佛教的傳播,我想從歷史的角度探討過去幾世紀以來,佛教的弘傳情況。根據佛教歷史記載,佛教首次自印度外傳至斯里蘭卡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其教主在世,約公元前五世紀之時。到了公元十三世紀,佛教在歐亞大陸東南部廣大的傳播,我個人稱其為「大佛教環線」。
因何而起?如何相續?——佛光山人間佛教海外傳播研究
星雲大師自二十世紀七年代有了弘揚佛法於全球的想法,隨後付實施,由一開始的隨順因緣到後來的逐步規劃,到目前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在世界佛教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進入十一世紀後,星雲大師在繼續強調佛光山人間佛教「國際化」品格的同時,大力提倡「本土化」,為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海外真正扎根繁盛作出的原則指導。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優勢在於其「中國化」,因此如何處理「本土化」與「中國化」的關係十分關鍵。同時,「世俗化」與「再神化」也是佛光山人間佛教海外傳播長久發展所要處理好的一對關係。
人間佛教國際譯經特色研究
星雲大師非常重視經典國際傳譯,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以多種語言翻譯了星雲大師全球弘法著述及諸多佛典。中心秉持國際弘法、普度眾生的理念,翻譯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經典,使僧信簡明易懂地理解佛教真諦。作為流傳千年的智慧經典和修行指要,《金剛經》備受關注,十八世紀下半葉至今,英譯版本多達十數種,而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完成的英譯本,對佛教國際化意義重大。本文選擇《金剛經》英譯本中有代表性的畢爾譯本、萬佛聖城譯本與佛光山新譯本進行對照,選取「法會因由」情境翻譯、關鍵詞翻譯和品目標題翻譯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文本內涵表達、語言運用特色、翻譯語義取捨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佛光山譯本特色。最終認為佛光山譯本秉承人間佛教教善巧方便的智慧,契合本經「不住於相」的主旨,形成了平實、隨順、靈活的語言特徵,可謂全球化時代佛教國際傳播譯介的典範。
洞鑑古今、高瞻遠矚──論星雲大師藝術思想對人間佛教的貢獻
佛教傳入中國,不僅帶來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同時還帶來了佛教的藝術,其中包括造像藝術、雕塑藝術,以及音樂藝術等。而如今的宗教,能否再為人類留下美輪美奐的藝術精品?一位傑出的宗教領袖應該具有洞鑑古今、高瞻遠矚的目光,在傳播宗教的同時,還要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即在當下如何通過宗教作為藝術創作載體,為後人留下優秀的藝術作品。本文著重點是對台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藝術思想進行學習與研究,從而分析星雲大師藝術思想對人間佛教的貢獻。
當代學佛趣徑── 人間佛教
當今雲端科技時代是個爭取時間、講求實用的世代,蔚為風潮的翻轉教學將成為未來全球教育趨勢。而佛法的傳播,旨在透過教育來提升人的精神層次、淨化心靈、與轉化生命,是一種難以詮釋的默會知識與密契經驗,需透過個人直接在生活中去體驗,若仍依循傳統講經說法與循序漸進的修持體證,恐怕不易為現代求快、求新、求變、求成效的新世代所接受。當傳統教育模式遇見雲端科技發生撞擊,逐漸將學習主權還給學習者之際,直接透過個人在生活中體驗的人間佛教,勢必是當今及未來傳播佛法的趣徑。
從敦煌圖像看人間佛教與佛法傳播未來
人間佛教是近代漢傳佛教的一場現代化改革運動。清末民初,佛教衰退式微,太虛大師(1890-1947)開始倡導「人生佛教」,作為推動佛教現代化的改運動,為因應儒家倫理、基督教慈善、科學思潮的一種佛教運動,有其時代性的階段功能。「人生佛教」 後來發展為人間佛教,主要理念是讓佛教積極的走入人群。
人間佛教的傳播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人間佛教的傳播,我想從歷史的角度探討過去幾世紀以來,佛教的弘傳情況。根據佛教歷史記載,佛教首次自印度外傳至斯里蘭卡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佛陀在世,約公元前五世紀之時。到了公元十三世紀,佛教在歐亞大陸東南部廣大地傳播,我個人稱其為「大佛教環線」。
澳洲人間佛教的輝煌成就
星雲大師以其對佛法的高度自信、自覺和自強意識,多年來大力推動人間佛教在國際上的廣泛傳播,先後在全球建立了三百多座道場,其中在澳洲的道場開闢與佛法弘傳,富有傳奇色彩,其速度之快,影響之廣,令人讚歎。 筆者費時一個月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各佛光山道場進行了考察。考察期間,與當地法師、國際佛光會幹部及部分會員、當地社會各界人士等舉行座談會,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地華人及西方人。本文從基礎建設的成就、本土化的成就、弘法的成就、推動華人社會力量增長的貢獻、對澳洲社會的貢獻、人才培養的成就,說明人間佛教在當地目前已經取得的成績、具體的體現,及對華人社會或者當地社會之影響與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