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典翻譯數位化 佛光山展現人文底蘊
表〈現代佛典譯場的建構與科技應用〉指出,《佛光大辭典》英譯團隊分布世界各地,透過科技網路平台連結,建構團隊的向心力,展現星雲大師集體創作的精神。他說,科技的運用,讓現代翻譯工作有別於傳統,過去全靠人的語言能力,現在可藉由電腦,將收集的海量資料加以分析與歸類,延伸發展出新的翻譯工具並架構系統,大幅提升翻譯的效率與品質。 有在法師分享〈佛典數位化的技術〉,說明佛典數位化近20年來的演進與成果。他表示,從人工打字發展至現今的數位科技,佛教藏經除了圖文並茂、可以全文檢索外,更融入了數位人文概念,在編校佛典文字之餘,進一步收集整理所有相關的文獻、書籍與研究成果,有助於提供新視角,激勵研究者從現有素材挖掘.....
【人間佛教的未來】
線上閱讀 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提出人間佛教未來要更重視語言的學習,繼續發揚佛陀平等的精神,必能法水長流五大洲。 影片點閱:https://youtu.be/5zWVzWOeXz8 全文詳閱:https://lurl.cc/TtvUan 【人間佛教的未來】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授共同研究的成果,並介紹研究內容為佛光山在大多倫多地區本土化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面向。他強調,「華裔信徒」並非單一身份,而是包括種族、文化的多元因素。各族群的特質也表現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重視傳統文化和語言的傳承,有的希望在本土英語族群中播撒佛教的種籽,有的則努力建設兩者間之橋樑。研究更發現一個意義深遠的結論是,許多年輕佛教徒,較傾向認同自己「只是佛教徒(Just Buddhist)」的身份,主要是他們突破了種族、地域、文化的局限,對彼此的差異性有較高的適應能力。 郭守仁則以西來寺的成立,為社區創造了神聖的性靈空間,搭建了東西文化的橋樑;提供佛教徒信仰、精神之依歸。「人間佛教」理念的推動,更為大.....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佛教座談會10月26至28日在佛光山雲居樓6樓展開5場討論會,來自大陸、美、加、德、比,及海峽兩岸三地等地的24位學者,針對「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議題,從宗教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佛學、哲學、文學、語言學等多元面相,交流研究心得,期能透過學理闡述,深化人間佛教在當代社會的影響力。 人間佛教座談會 探討佛教戒律清規 人間佛教座談會 多面向談人間佛教 第六屆人間佛教座談會10月26至28日在佛光山雲居樓6樓展開5場討論會,來自大陸、美、加、德、比,及海峽兩岸三地等地的24位學者,針對「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議題,從宗教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佛學、哲學、文學、語言學等多元面相,交流研究心得,期能透.....
首屆人間佛教翻譯論壇 科技建構現代譯場
平台的運用,建構起超越時間、地域的現代譯經場。 12日在麻竹園法輪堂舉辦開幕式,《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表示,透過論壇探索佛光山在21世紀所扮演的角色,並跨越語言的隔閡,從英文延伸至其他語言。期許從星雲大師給予的「語言現代化、科技弘法、修持現代化、寺院學校化」四個方向努力。 人間佛教學術論文全球翻譯計畫總召集人、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則說,佛教的發展乍看之下很興盛,然而從世界觀來看仍然很渺小,大家的使命就是讓法輪常轉。並叮嚀大家筆記型電腦不離身,隨時實作,「因為這是一場理論與實踐並進的論壇」。 此次邀請到的資深佛典及翻譯專家,有漢傳大藏經專家.....
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 西方弘法里程碑
的努力,以及大眾對人間佛教的支持。回想佛陀在2600年前,將佛法傳播於印度;而星雲大師以92歲高齡,在全世界創建5所大學、200多間寺院道場,弘法五大洲。西來大學如今成立人間佛教研究院,正是要藉由國際語言英文,引領全世界人士探索佛教的智慧,造就人類福祉,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蘭卡斯特教授表示,太虛大師是近代最早提倡以人為本的佛教,打開新世紀的大門。而星雲大師以他的遠見,確實地將人間佛教推廣弘傳。經過多年與大師的相處和對人間佛教的研究,教授發現其中無限的希望與機遇是「本自具足」的,每每從大師的言傳身教得到無盡的啟發與感動。今見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院的成立甚為欣喜,望其能深入研究星雲大師和人.....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原則,做為《全集》編纂的基本原則。同樣地,「四依止」也是解經學的關鍵要點,也是大眾思考佛陀本懷和星雲大師思想的切入點。更重要的是,佛陀曾教導弟子要以切近民眾的語言宣講佛法,讓大家「聽得懂」。星雲大師也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身求安樂」,這說明佛教要能回應人心需求,解決時代課題,才能與當代文明對話。 陳劍鍠主任在開幕式的最後,引用星雲大師有關佛光山宗旨的教示作為總結:「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從事佛教教育與文化工作需要長期努力和奉獻,方克有功,今日的解經學研討會正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的工作實踐,期勉與會大眾能在此次的發表中,體.....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歷,分享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以慈悲為力量,幫助自己和他人解脫痛苦,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慈悲是一種選擇 從己做起 生活無處不是檢視自我內心和體驗佛法智慧的生命成長之旅。妙光法師以自己15歲移民澳洲,因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而在學校遭遇霸凌的經歷為例,分享佛教信仰和恩師星雲大師的智慧如何引領她。面對環境的不友善和內心恐懼,過程中多次想對欺負者惡言相向,然而星雲大師講述的「一半一半的世界」讓她學會忍耐,提醒她要保持平和,乃至用創意的方式克服外界給予的挑戰。經過一次次的堅持,最終獲得同學的接納與尊重。妙光法師表示,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或態度,更是個人主動選擇的行為。她很感念自己忠於自己回應困難方式的選擇,.....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在書本的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有明白的闡釋。三、「整合」。與一般論述佛教東傳中國的敘述不同的是,作者特別揀選出中國佛教歷史上佛教在生活行儀、社會慈善、藝術成就、文人交往、政治關係、語言文字等方面的人間佛教的體現,凸顯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雖然也有興衰更替,但僧信二眾秉持人間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處處可見人間佛陀的示現、人間佛教精神的發揚。四、「願景」。大師在對中印、古今人間佛教真義做了詳細闡述之後,最後第六章總結,這是給佛教未來發展一個美好的可觸可及的願景。 其餘還有成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雙流應天寺祖道法師、天國寺宏開法師、文殊院亦樂法師、成都佛教協會理事雷翔、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鄧偉仁教授則提出,人間佛教在「佛教現代主義」的脈絡中,積極應對現代化與未來化的問題,產生新舊世代的對話。 作為本套書的共筆者之一兼編輯出版主要負責人,妙凡法師分享他在編撰第一章的心得,面對星雲大師的語言之淺顯易懂,卻有極為深刻的內涵,大師究竟想傳達什麼思想理念?除了在「照著說」與「接著說」兩邊選擇,不如取其中道,回到編撰此書的定位與意義來思索。第七章結集有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國際化與全球化的理念,執筆者慧喜法師思考自己應扮演「橋樑」的角色,將大師留下的文字意涵銜接給讀者,等待更多人回應,從中反思、調整,繼續往前邁進。《星雲大師全集》主編蔡孟樺女士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提出的十大面相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