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國際學術研討會
佛教文化院、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西方寺
協辦單位: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遼寧大學永惺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珠海學院、香港菩提學會、觀音講堂、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智度會弘法慈善基金.....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發表會 大覺寺開幕
西華師範大學教授王雪梅,以及雲湖書院、大覺文化培訓班學員和大覺寺僧信二眾150餘人參加。 「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依空法師從自己的學佛因緣談起,勉勵青年養成服務、喜悅與淡泊的性格,呼籲大家種下菩提幼苗,讓佛教成為普世價值。依空法師也反問程恭讓教授其佛學研究因緣,他趣稱自己是「文革一聲炮響出生的」,自幼與佛教結緣,後師從賴永海教授,參與人間佛教研究。 王雪梅教授則鼓勵青年學子為自己而活,「發菩提心,立堅固願。」她認為佛教要處理好與政治的關係,所謂「不依國主,佛法難立」,星雲大師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圓融。此外,佛教與文教及大眾的關係也特別重要,因此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可缺席。 現場青年提問教.....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道的現代實踐。 主持人郭朝順教授總結三觀:「『空觀』去執離苦;『假觀』入有化他;『中觀』悲智雙運。」又稱許永本法師將學者及宗教行者平衡融合在這本書中,值得大家研讀並深入探討。7月1日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教授主講、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主持,歡迎收看。 課程影片 https://youtu.be/Ih1Qg7cBHAc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6月1日在線上播出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本書作者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永本法師結合傳統各家學說與人間佛教的實.....
變化的人間、複數的人間、競爭的人間─記參加《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2024年底,我初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相當偶然。走過大門廣場,穿越禮敬大廳,成佛大道引領我的視野向上開展。綠草綿延,佛光大佛座落遠方,兩側八座寶塔高聳,菩提樹夾雜其間,匯聚成雄偉壯闊的地景,崇高的美感讓人讚歎。
菩提心則忠義心—儒佛結合與台灣「人間佛教」
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與生命教育義涵
本文主要從關懷生命的角度切入,省思如何藉由較能為現代人所接受的方式詮釋佛教經典,如探究《阿含經》的「如實正觀」、「所作已作、不受後有」對離苦得樂、超脫生死輪迴有何助益?如何了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而確實「度一切苦厄」?如何透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令身心安住而無執、無著?如何讀解行證《維摩詰經》,才能如實地除病不除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引導一切眾生證成《大方廣佛華嚴經》所展現之清淨佛法界的具體修證方法又為何?如何依循《妙法蓮華經》而悟入佛的知見?而《六祖壇經》中六祖惠能最膾炙人心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對現代身心飽受煎熬的眾生有何啟發與引導?具體而言,本文藉由開展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乃至具體論析佛教經典中所可能蘊含的生命教育意涵,以期佛教經典更易於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並藉由佛教經典之詮解與實踐,進而對實存之生命有所助益。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人間社 覺瀚/台北報導 為感念母恩與慶祝佛誕,由佛光山大慈佛社與台北市文山區公所聯合主辦的「佛誕節暨母親節祈福浴佛活動」5月5日於文山區行政中心前廣場溫馨舉辦,共200多人參加,一起祝福全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佛誕節暨母親節祈福浴佛活動」由文山第四分會發起,邀請佛光山台北道場監院妙眾法師、大慈佛社滿富法師、文山區區長鄭裕峯、祕書室主任張勝凱,帶領各部門.....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全體菩提學子與妙光法師、知悅法師合照,中間為西來學校執行長滿兆法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人間社 周芝含 美國洛杉磯報導】 佛光西來學校自2017年成立「菩提學子」計畫以來,致力於接引13歲以上的青少年返校服務,至今參與人數已超過50人。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的爆炸以及社會快速轉型,青少年面臨的身心挑戰日益加劇,且範疇愈發廣泛。為因應這些挑戰,西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