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靠我——心中的一盞明燈
我出生在戰亂的年代,生活雖然困難,但感謝父母給予我慈悲的性格,自小就愛護小動物,歡喜幫助別人。十二歲出家後,叢林專制嚴格的教育,養成我接受的個性,凡事不怕難、不怕苦。如今我九十三歲,出家八十多年,要說這一生,我想可以用「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十二個字來說明。
「貧女一燈」參學記
無聲唱出百年病——民國佛教與青年星雲(一九三九~ 一九四九)的「人間僧伽教育」觀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一樣以開創的精神來迎接,且無懼承擔。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也是傳統佛教所談「此岸到彼岸」的例證。 杜保瑞發表「佛學與中國哲學和佛教真理觀研究」,他以佛光山法師總是站立筆直、口齒清晰、觀念清楚破題,談佛光山教育中重視自我訓練與提升的特質,讓他在廣學中國儒釋道哲理後,開始傾心並學習星雲大師心法。他認為儒家強調對現世的承擔與服務;道家則透過給予,提供有效領導方法;而佛教講求因果與生死,藉此認識命定的原委、知天命、識人生,獲得心靈自由。 謝大寧提出「我對人間佛教未來的看法」,他從歷史的必然性、階段性、意義及使命來談人間佛教。他認為隨著體制性的現實社會出現,迫使僧團面對社會國家,人間佛教自然出現。早期太虛大.....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oom會議室直播方式進行,吸引逾七百名學術研究者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共同與會,展現學界與教界對此議題的高度關注。 講座禮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上海大學文學院程恭讓教授主講,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尤惠貞、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張家成與談。妙凡法師指出,本系列講座站在歷史的高度,系統性地梳理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的互動成果,期望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深層次的思考與啟發。 「在現代人間佛教百年歷史中,星雲大師是舉足輕重的傳奇人物,照亮佛教發展的道路。」程恭讓強調,若無星雲大師的推動,人間佛教可能早已式微或回歸傳統迷信模式,現代人也將難以在佛教文明中找到真正的生命家園。星雲大師不僅確立人間佛.....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星雲大師與中國佛教國際化
肇始於近代的中國佛教國際化歷程中,星雲大師對佛教在西方世界傳播貢獻卓著。本文總結了星雲大師佛教國際化歷程及成就,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即:一、創建國際性的佛教組織;二、在西方國家建立弘法道場;三、創辦現代化的教育機構;四、培養國際性的弘法人才;五、佛教經典的整理和翻譯;六、宗教對話及文化交流。星雲大師宣導的「人間佛教」理念是貫穿於其佛教國際化實踐的內在核心主線。本文探討星雲大師為代表的佛教國際化的意義。
「三好」感懷
說到「三好」,一般人們熟悉的是學校教育中提倡的「三好」,就是所謂思想好、學習好、身體好,也就是在思想品德、知識學習、身體健康三個方面都達到優秀,這樣的學生就叫做「三好生」。不過,我們這裡講的「三好」,並不是學校教育的目標,而是星雲大師對佛教徒和社會各界發出的號召,要求大家都來「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使「三好」成為大眾參與的社會運動,從而達到淨化人心、改善社會的效果。
教育是最大的慈悲——三朵白蓮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