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律學思想研究
戒律是佛教三學之首,在佛教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星雲大師的律學思想在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星雲大師戒行精嚴,他以回歸佛陀本懷為旨,根據傳統佛教戒律制定人間佛教現代律儀制度。重視僧團和合,宣導男女平等和僧信平等,創立佛光山檀講師制度,重視發揮居士的作用。星雲大師的律學思想及其制定的佛光山現代律儀制度,為傳統佛教戒律如何適應現代社會提供了成功借鑑,推動了人間佛教的現代化發展。
《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女性觀與人間佛教女性觀對比研究
從佛教創始以來,佛教女性問題就引起了佛教內部和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和女性思潮的興起,佛教中的女性問題顯現出了新的時代特點,佛教女性的地位相比之前有了大的提升,愈來愈多的學者開始關注佛教中的女性問題。 本文主要採用文獻研究和歷史研究的方法,試圖從以《南傳大藏經·相應部》為立足點,女性的生理本質、社會角色、宗教生活等幾方面來探討早期佛教的女性觀。得出早期佛教對女性本質有著客觀的認識、同情女性所特有的痛苦、承認女性有足夠的智慧修行等内容。同時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分析、對比當下人間佛教的女性觀。從而發現佛教女性觀從古到今發展過程中的相同點。體現出人間佛教,尤其是星雲大師所堅持的男女平等的觀念是對佛教眾生平等的堅守。同時在這一對比中尋找應對新時期佛教女性問題的新的出路。
論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對人間佛陀形象的塑造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其事蹟受到弟子們的緬懷,成為佛教傳記文學的重要素材。但以往的中文佛傳,通常用文言文寫成,讀者讀後只能知道一部分佛理,不能認識佛教的全貌。為了讓普通讀者也能了解佛陀的偉大形象和佛教的真實面貌,星雲大師參考了十多種中外佛陀傳記,將時代精神、民族特性、個人情感灌注其間,以虔敬莊嚴的心寫成了白話文佛陀傳記《釋迦牟尼佛傳》。在星雲大師筆下,佛陀不再是信眾頂禮膜拜的「神」,而是人人可親近、能作為人格模範的「人」。本文主要採取文本分析法,通過對比馬鳴《佛所行讚》、釋寶成《釋氏源流》、一行禪師《佛陀傳》、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對於「八相成道」(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說法、涅槃)的描寫,突顯《釋迦牟尼佛傳》中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成佛在人間的「人間佛陀」形象,也揭示人間佛教的人間性、改革性和平等性。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新型家庭倫理思想與實踐研究
家庭是人倫之始,以倫理為本位的中國社會尤重家庭之建設。受現代性衝擊影響,中國家庭結構和家庭觀念發生劇烈轉變,呈現出多樣並存的狀態,而家庭問題也愈加突顯。 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關注社會問題,認為家庭生活的和諧有序是人間佛教實踐之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新型家庭倫理思想共有兩方面,其一是回應當代家庭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其二是構建家庭倫理範式。 首先,星雲大師對家庭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進行回應。其次,星雲大師從家庭和樂圓滿、人心社會淨化兩個層面提出家庭倫理範式,以家庭之愛的昇華與淨化擴展到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實現社會和諧。大師的家庭倫理思想呈現出匯融性、超越性和易行性的特徵。 在社會實踐方面,星雲大師積極推動「佛化家庭」的建立,並親自舉辦「家庭普照」、「佛化婚禮」等活動,開展社會福利事業,為當代佛教參與家庭社會生活提供範式。
《法華經》「法師」理念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僧信平等思想
本文是基於現代人間佛教獨有的思想視角,對於《法華經》法師理念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僧信平等思想脈絡、繼承關係所作的詳細研究。文中先對初期大乘佛教著名經典《法華經》所涉及「法師」概念的句例,一一進行了詳細的文獻、語言研究,確認《法華經》在法師問題上的基本理念:《法華經》的「法師」是指「傳承經典者」,法師的這一職能定位與其個人的特有身份無關,也就是說無論是男性、女性,無論是出家、在家,都有可能是大乘佛教確認的能夠傳承經典的「法師」。文章在第二部分則指出:星雲大師所提出的僧信融合及僧信平等的思想,不僅從《法華經》的法師理念,完全可以找到經典的理論支持,又可看成是《法華經》的法師理念及其相關的大乘思想在現代人間佛教的合理延續與展開。
人間佛教兩性平等思想研究
自太虛大師宣導現代人間佛教以來,男女兩性平等問題逐漸引起佛教界廣泛關注。民國時期太虛大師以及「菩提精舍」女眾都對這一問題作出了積極回應,基本達成了尊重女性人格、維護女性權益、宣導男女地位平等的共識。1949 年之後,在星雲大師、印順導師、聖嚴法師和昭慧法師等人的推動下,台灣地區人間佛教兩性平等思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世紀八〇年代以後,大陸地區的人間佛教重新煥發生機,人間佛教兩性平等思想亦隨之獲得發展,大陸佛教女眾的整體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佛教的平等觀與人間佛教
佛教中的「平等」包含作為教義的「平等」和作為社會理念的「平等」兩方面的內涵。前者指一切法自性寂靜,無生無滅,超言絕相,畢竟平等;而後者則指菩薩平等地看待一切眾生,平等地救度一切眾生,以及一切眾生在法性或佛性的層面上平等無差別。總之,佛教的「平等」與「差別」都與佛教修行體驗結合在一起,具有特定的含義。它們與社會上存在的諸如貧富差別意義上的「差別」以及消除這些差別而達成的「平等」是不同層次的概念。儘管如此,佛教提倡的男女平等觀念、無情佛性觀念等,對我們思考當代的平等問題和生態倫理問題等皆有啟發。而星雲大師從佛教同體共生的立場對世界和平的論述,是我們思考佛教平等觀的現代意義的典範。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融和性特色 ――以佛教內部融和為重點的考察
萬法平等一如的大融和,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一個顯著特色,不僅體現於佛教內部諸宗各派的圓融會通,僧俗諸眾的融和和樂;還廣泛體現於許多方面,諸如人間佛教與中國儒道諸家、世界各大宗教、諸多民間信仰、社會新思潮新文化等的融和溝通,世出世間法的融會貫通,佛教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和互動,以及海峽兩岸佛教之間、中國佛教與世界各地佛教之間的融和交流等等。本文試從諸宗各派圓融會通和僧俗諸眾融和和樂兩個方面,考察其佛教內部融和的特色。
從人間佛教說佛教改革與社會進步
在漢傳佛教中,最具有現代性,也最能代表佛教未來發展方向的是人間佛教。儘管人間佛教已經走過百年的歷程,但是它還沒有完成,還是新生事物,前程遠大,因此,人間佛教的話題本身就包含有對未來的關切。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解讀
堅持佛陀是人不是神,才能開啟心智,明白「皈依」是鼓勵眾生找回自己的真如本性;堅持佛陀是人不是神,才能尊重眾生,樹立「佛性平等」的思想,擯棄內心的傲慢與偏見;堅持佛陀是人不是神,才知曉以神異功能來宣揚佛陀,不一定能增加佛陀的神聖與偉大,這也並非佛陀創教的本意;堅持佛陀是人不是神,才會讓佛陀的威德加持,成為自己為信仰奉獻、服務、供養的精神動力;堅持佛陀是人不是神,才能弘揚人間正道,堅定人間佛教才是佛教未來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