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戒律與佛教未來之發展
本文擬通過考察中國佛教戒律的根本精神與歷史演變,來探討分析佛教戒律與佛教未來發展的密切關係,並一方面說明佛教戒律對促進現代人日趨於善和提高道德品格,仍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佛教未來前途之開展
曾記得,在博士論文答辯時,一位先生向我提出一個始料未及,自然也未認真考慮過的問題。他說:「你認為佛教將來是否還會繼續存在?」坦白地說,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佛學而非佛教,涉足的是歷史而非未來。這個乍看簡單,細品卻難有圓滿答案的問題,教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倉促應對,回答是肯定的,並以恩格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為立論之依據,指出宗教對超越的追求,對無限的認識,對道德的重建等始終會伴著人生,伴著社會向前發展。以圓融的真理透視人生,將佛法落實於生活的佛教,尤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價值。由此一問題為延伸,我開始思考佛教的各項問題。
星雲大師的幸福之道新解 ―以《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為例
星雲大師於《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下文簡稱《十種》)一書中,依據《妙慧童女經》中的10 個問題以及各自提出的4 種應對方式,進一步作了更契合當下大眾的幸福獲取需求的觀察與解讀,使得經典煥發出新的生機,並且以此給大眾帶來幸福獲取的啟示。因此,這本書既是大師關於幸福討論的經典合集,亦是大師智慧透過經典進行的再度發散。星雲大師對這本經典的解讀,也有利於現代人從中得到啟示,由此而知曉一些獲取幸福的方式。
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 與智者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共鳴
天台智者大師與星雲大師皆是對中國佛教起到重大推動作用的大德,他們的思想具有開創性、包容性,對中國佛教思想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文主要從天台智者大師與星雲大師之思想交涉出發,檢視兩者在根本思想方面的同質同源,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兩者在淨土思想與修行方面的深切關聯。智者大師判釋一切佛法,一切法無非中道實相,即空即假即中。如此天台圓教呈現出充分的人間性。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是佛陀源初的生命本懷,融攝一切佛法,故而具有充分的圓教性。兩者的思想皆本源於佛陀源初的生命境域,反映在淨土思想領域,則是「唯心淨土」,是「心淨則國土淨」,是天台四土與人間淨土之同體相即。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分享 蘭卡斯特教授親述研究里程碑
,各地觀眾熱烈回響。美國西來寺三好學園教師Christine Khanbijian表示,從前未能想像海上貿易對佛教傳播有多大影響。除了「佛教大圓環」,還有「系統中的系統」的發展形式,讓佛教傳播跨越語言文化的差異。「曼陀羅」的例子表現出佛教雖然在不同的地區發展,但源頭相同。而原來在佛世時代就已經需要將教義轉換成不同的方言,這些都讓她驚豔。 加拿大多倫多分會鄧永明表示,「佛教大圓環」讓人們明白世界要眾緣合成才完美。佛教既有北傳的陸上絲路向東而來,更有南線的海上絲路傳入廣州,達摩祖師的禪法也是從南方登陸,身為廣東人也感到與有榮焉。 澳洲昆士蘭佛光青年馬詩韵認為,「曼陀羅式」的概念解釋了全世界佛教共存.....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之學術詮釋與省思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是一部結合理論建構與實踐歷程的宗教思想巨作,全面記錄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理念、組織建設與全球拓展的歷程。本文從學術研究角度出發,透過宗教思想史、社會學與跨文化交流等觀點,系統梳理本書所呈現的人間佛教理論體系、文化教育慈善實踐、僧信制度建設、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策 略,以及對台灣佛教轉型的深遠影響。進而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不僅是星雲大師個人修行與弘法的總結,也是人間佛教作為當代宗教現代化、全球化範式的重要文本,展現了宗教回應現代社會與未來挑戰的積極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