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登場
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以及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鄺美雲為嘉賓。來自中國、台灣、韓國、泰國、澳洲、澳門及香港18位專家學者及宗教人士,就相關論題展開對話交流。 首日論壇從「就『生命書寫』和『家國關懷』的兩個角度,探討過去高僧大德自傳內的思想學說,從而獲得啓發。」。陳劍鍠教授感謝梁元生院長大力支持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教務工作,以及永富法師和鄺美雲會長的護持,令中心的運作得以順暢。陳教授指出,《貧僧有話要說》是人間佛教生命體驗的最佳例證,印行數百萬冊,影響深遠。星雲大師以筆名「趙無任」撰寫《慈悲思路‧兩岸出路》,關注內地與台灣兩岸相關的事物,也很值得觀察分析。 梁元生於80年代在美國教.....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慈惠法師、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以及來自兩岸40餘位學者及200餘位南京大學禪學國班學員共襄盛舉。 研討會的第一場主題演說,由星雲大師主講「人間佛教」,並和與會學者進行交流。大師提到,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成道、弘法都在人間;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對人所說,而非針對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眾生。由此可見,佛陀所說的,都是人間佛教。另外,大師也提出人間佛教對佛法義理的新解:1)三皈就是民主:皈依自性佛,若是人人都願意承認自己是佛,就是民主的體現。2)五戒就是自由:戒的精神在於「不侵犯」他人,而不是束縛,只要能秉持這樣的精神,管理自己的身口意,人人都能獲得自.....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論壇,三月份起從「經典、歷史、藝術」的視角,帶您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 3月12日推出首場「有法可依:觀音信仰的經典與法門」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西北大學玄奘研究所李利安教授主講,並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暢談觀音菩薩信仰的經典依據與修持法門。 7月9日推出第二場次「有史可證:觀音信仰的傳承與發展」,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李世偉主講,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持,從觀音信仰的歷史傳承談起,敘說觀音信仰的流變。 10月8日推出第三場次「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禮請佛陀.....
聘任陳登翔博士為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致力於系統性記錄人間佛教的現當代發展,於今年2月延攬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畢業的陳登翔博士為本院助理研究員,擔任佛光山歐洲弘法史的專書寫作計畫主持人。 陳博士的研究專長是宗教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質性研究方法,近年關注佛光山的相關研究,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目前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訪問學人,也是該所「南臺灣區域社會」「多元宗教與社會」研究小組成員之一。去年底以本院博士後研究員的身分通過期中考核,其研究表現、教學經驗和學術行政能力均獲本院學術委員會嘉許,且研究方向符合佛光山的發展所需。期藉由嚴謹的研究方法和宗教社會學視角,梳理人間佛教在.....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人人皆具清淨、平等之本性,而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正是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法華經》說「成佛非難」,能夠落實行佛,不斷修持,成佛並非遙不可及。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6月1日在線上播出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本書作者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永本法師結合傳統各家學說與人間佛教的實踐理念,說明「人間佛教的.....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邀請叢書作者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黃國清8月1日線上開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侯坤宏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 黃國清教授指出,管理若是能重視情、理、法的協調,這種自在和諧就如同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
人間佛教的理論淵源與理論建構
人間佛教作為二十世紀至今佛教實踐的重要思潮不僅在海峽兩岸而且在全球均產生了重要影響。該思潮的產生與人間佛教諸多宣導者因應社會轉型改變山林佛教、經懺佛教現狀密切相關,其理論依據自然是佛陀的言教,其旨趣是回到佛陀的本懷;在人間佛教行者的實踐中,他們也因應具體的時空環境開展理論建構,並呈現出不同的宗風。因此,人間佛教的理論淵源和理論建構,不僅是教界發展的思想基礎也是學界學術研究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命題。
人間和尚—懷念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管理心法
佛教自釋迦牟尼佛創教以來,就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學,佛陀所建立的僧團也有健全的組織和完整的制度。因而,佛門自古以來的管理是以自我發心、自我約束、自我覺察為原則,管理目的是為了使僧團能和合發展,俾令正法得以久住。佛教組織管理的核心價值在此,是佛教徒共同接受的主流價值觀。自我身心管理是佛教管理的首要準則,心正則身正,身正則能讓佛教團體走向健全之路,和合發展而使正法久住。星雲大師強調:「管理是一種藝術,有其靈活巧妙之處。」 靈活巧妙在於「心」,從「心」下手才能獲證正報莊嚴;進行環境管理而攝受依報莊嚴。在宗教上,則以自我內心的管理為主,以外在人事的管理為輔。這是必然要求,使有情世間的正報與器世間的依報,得以依正融通,事理無礙。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總監修的佛光聖典《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於5月10日隆重出版,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新書發布會。為深化社會大眾對這套書的認識,更於佛光山雲來集舉辦一系列的學術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研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出版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定位,並針對「佛光宗學」的傳承使命與未來走向展開相關討論,讓佛教人間化、現代化與國際化持續推進,法燈無盡,薪火相傳。 ───*───*─── 暨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