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何以可能?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以通俗的言語,頗具智慧地回應了「人間佛教何以可能」這一重大的歷史課題和現實課題。佛教擁有「人間化」的強大基因,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都是為了增進人間的幸福與安樂,所以,「佛教」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人間佛教」。對於佛教根本教義過於「消極的」詮釋,不利於佛教的人間化,於是,對之進行「積極的」詮釋,顯得尤為必要。佛教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經驗告誡人們,只有秉承人間化這一佛陀本懷,沿著本土化的路徑,佛法真義才能發揚光大,佛教也才能傳揚開來並發揮積極的影響。當代人間佛教呈現出多維推動的態勢,可視為向佛陀本懷回歸的成功嘗試,於此也初步顯示出了人間佛教的時代價值。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解讀
星雲大師所著《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於2016 年8 月由人民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這本二十五萬字的著作共分六章:第一章「總說」,敍述佛教兩千多年來其思想、精神、教義、修行方法在世界各地流傳以及對各國社會和人民產生深刻影響;第二章「佛陀的人間生活」,講述佛陀一生的行誼,從一日生活,到對弟子、信眾、社會的教化等;第三章「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從人間生活的思惟角度,闡述佛教所信奉的義理,並給予正解;第四章「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從衣食住行、社會慈善公益,以及書法、繪畫、戲劇、舞蹈、音樂、建築、文學作品、語言文字等方面,都可看到佛教發揮的作用及影響;第五章「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論述佛光山繼承人間佛教宗旨,從文化出版、教育辦學、弘法活動、慈善事業,和國家弘法等五方面努力踐行人間佛教以及取得的輝煌成果;第六章「總結」,星雲大師自述佛光山創建之種種因緣及其個人在其中所遭境遇,表達了革新佛教的心志。
佛教與近代政治思想——星雲大師新著《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讀後
在《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中,星雲大師闡發的「入世」、「濟世」,和「淨化」世間的理念令人印象深刻。由於大師對入世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他對今全球各地政治理念亦有自己的領悟和抉擇,他號召建立「仁王的佛教」、「人間的佛教」,倡議佛教人物要幫助政治家化導社會,最大限度發揮佛教「慈悲教化」的功效。
從現代人類文明與現代性的視野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地位
星雲大師值得我們去緬懷。很多佛教研究者都讀過很多佛教史,在心中,想必都與諸高僧大德有過交談,但是隔著歷史的面紗,未曾謀面,缺少一種真實的感受。星雲大師則不同,他是當代的高僧,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曾切身聆聽過大師的教誨,這種感受是不同於閱讀史書的。
回歸佛陀的故鄉──評邱永輝《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基於對印度此一地域複雜的宗教背景的了解,邱永輝此書不同於坊間一般朝聖旅遊的書籍,提供深入的資料,闡釋星雲大師落實將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的理念與作法,稱之為「星雲模式」在印度的實踐。
人間性是佛教的生命力—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是中國當代佛教文化界的一面旗幟,其人生經歷、弘法歷程,以及在全球弘揚佛教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每每讓佛教信徒及佛教文化研究者心生欽敬,歡喜讚歎。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在閱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印象最深的即是大師從不同角度對「人間佛教」理念的多角度闡發,諸如佛陀的人間生活、佛教的基本教義、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近百年來人間佛教的發展過程,以及大師踐行人間佛教理念的種種經歷與感受等,使筆者對佛教與人間的關係,尤其是佛教的人間性有了新的認識。
回歸禪宗本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及實踐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安樂行思想初探
星雲大師以「法界融和」的「心」為思想基礎,構建起人間佛教「安樂行」思想,「三好、四給、五和」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分別是:(1)以「五和」為究竟的境界論;(2)以「三好」為主要內容的修行論;(3)以「四給」為融攝點的波羅蜜多關係論。大師的安樂行思想,是「發揮佛教智慧,提升個體生命,開發群體力量,轉化社會危機,創建人間淨土」之偉大的人類創新,和傳統天台宗的「自心淨土」安樂行思想相比,星雲大師的思想可以概括為「群心淨土」安樂行思想,是《法華經》之「安樂行」思想的繼承與深化,是現代僧人對佛陀教法的詮釋與豐富,是佛法在當代當根對機之實踐的展開。同時,《法華經》之〈安樂行品〉,為人間佛教提供最重要的大乘經證之一,從其入手進行聞思修,是理解星雲大師的學說與實踐的最佳途徑,是從「人」回歸「佛」的般若路徑,是融合「經—教—修」一體的最方便途徑。
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佛至心靈,創意思奔—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佛法與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