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於實際,作聲聞乘。」(鳩摩羅什譯: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六)更早時期支婁迦讖所譯《道行般若 經》,此段文字與羅什譯本大同。這是初期大乘經中最早明確提出 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融和原則的地方,此二種菩薩品德及其內在的 融和,被認為是確保菩薩道修學完成的關鍵菩薩品德。 《妙法蓮華經》中盛讚善巧方便為最重要的佛陀品德:「佛以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上)72 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鳩摩羅什 譯:《妙法蓮華經》卷一)具有智慧力及實踐力的善巧方便,在此 經中被明示為是佛陀說法、立教、度眾所依據的特殊關鍵佛德。 《維摩經》中提出「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
人間佛教對居士生命改良機制的質性研究—以「佛光青年」為例
人間佛教作為中國佛教復興的主旋律,近百年的探索在佛教的現代化、人間化和生活化方面積累了大量理論和實踐經驗。那麼作為人間佛教的最终端 — 人,他們的生命改良發生機制如何?本研究以扎根主義範式,對 19 名「佛光青年」和 14 名「非佛光青年」進行深度訪談,以 Nvivo11.0 為分析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佛光青年的生命改良可以分為初始、中間和當前收穫階段。最終得出三階段、十二影響因素的居士生命改良機制模型圖,通過生命改良動態過程研究以發現學佛促進生命改良的關鍵因素,進而從目前改良的靜態結果來反觀佛教對個體生命的真實影響,為個體、組織和社會等不同主體實踐人間佛教提供借鑑。進而得出以佛教組織為中心,積極主動開展靈活多樣的活動,體現佛教的人間性和生活性;以個人為主體,利用自身角色行菩薩道,實現菩薩品質;以在家居士為切入點,創建大陸居士佛教自 組織為主要模式;以佛陀本懷為精神內涵,持續發揮人間佛教社會功能。
《維摩詰經·菩薩品》的義理疏解
《維摩詰經.菩薩品》乃維摩詰居士以不請之友之姿,向彌勒菩薩談修行者不退轉和蒙佛授記的真諦,意旨為不必拘束於這些知見,尤其是利根器菩薩,自知本來是佛,即應超越此一勸誘之法。又向光嚴童子講述道場概念,認為道場即學佛之地,但真學佛者,唯論心行,只要持守大乘修行之法,則己身時時處於道場之中。又向持世菩薩告知度眾之方便法門,接受波旬魔王的天女供養,其實是教之以佛法,學成之後又使其回到魔宮,以無盡燈法門教導更多天人,傳法無盡,受眾無邊。跟善德長者子講述布施觀念,關鍵還是助人成佛,於是應不止於財布施,而唯法布施是用,在法布施中自度度人。本文藉由工夫境界哲學的問題意識為研究進路,解析文本,揭露意旨。
《維摩詰經.菩薩品》的義理疏解
《維摩詰經》乃維摩詰居士展現大乘更高境界之佛法的根本經典,打破原始佛教和初期大乘經典的意旨,處處拔高遞進。要研究此經,必須有更好的研究方法,以使其意旨得以清晰,又不背離早期佛教意旨。筆者在此以境界論和工夫論的問題意識作為研究的方法。本文之作,乃筆者針對《維摩詰經》意旨解讀的系列研究,前已完成〈佛國品〉、〈方便品〉、〈弟子品〉的疏解工作,本文將針對〈菩薩品〉中的四段文字進行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