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茶的同時,創新出以粥待客的文化。粥不僅既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也有強烈的佛教文化情結,更有個人的生命文化體悟,於是以粥代替茶,既有歷史可依的深度,又有題材延伸的廣度,能細膩的傳遞在文化、情感交織下的生命體證與弘法信念。 佛光祖庭大覺寺職事知元法師發表的題目是《星雲大師人情味之研究》。她介紹了星雲大師在與人相處中充滿人情味的示例,星雲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也在他特有的人間味中,走向了全世界,蔚為一種風尚。但“人情味”這個市井間高度孰悉、卻又逐漸消失於生活中的詞彙,如何為佛教理解、詮釋及實踐?“超越俗情”又要“覺有情”的修行者如何以人情味走入人間,指導宗教性的實踐?什麼樣的性格與言語行為稱得上人情.....
星雲大師的動物觀——兼論動物保護與人間淨土建設之關係
星雲大師對動物的認識,既有受傳統佛教觀念的影響,也有受近代西方科學進化論的影響。他對動物的認識主要可以概括為三點:動物具有自在的清朗佛心;動物是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動物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基於這樣的認識,星雲大師提出「以護生代替放生」和「推廣生權時代理念」的動物保護思想。同時,星雲大師又將他的動物保護思想與佛教的戒律規範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更持久、廣泛、有力的效果。星雲大師致力於人間淨土的建設,而動物作為眾生中的一部分,作為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如何減少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與張力,保護動物的權益,落實動物的生權,也成為人間淨土建設事業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以「人間佛教」的實踐認識「人文宗教」——兼談「佛光宗」的時代特色
人間佛教是當代華人佛教的主流形態,主張要為現實人生服務,契合了中國社會現代轉型之需要。其理念以「理性化」為特徵,注重佛法的生活化與社會關懷。這種新佛教的成功,既緣於印度大乘佛教的思想傳統,同時還植根於中國傳統宗教生活的人文精神。不同於西方以有神論為中心的宗教觀,中國宗教堪稱是「人文宗教」,以人文教化為用,以感應道交為體。實踐中的人間佛教,既重視文化與教育的功能,也關注信眾的生命體驗與解脫。
生命體證人間佛教 佛光山徒眾論文發表
人間通訊社 生命體證人間佛教 佛光山徒眾論文發表 【人間社記者 知淳 大樹報導】 為鼓勵佛光山徒眾將研究與實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佛光山教團的歷史和未來,以及人間佛教對社會發展的實踐價值等的感悟付諸於文字,為人間佛教發展的歷史留下見證。佛光山教育院、人間佛教研究院於6月9至10日在佛光山雲居樓6樓舉行「佛光山研究‧2014徒眾論文發表會」,由佛光山傳燈會、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 此次共有23篇論文通過初審,參.....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登場
過去高僧大德自傳內的思想學說,從而獲得啓發。」。陳劍鍠教授感謝梁元生院長大力支持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教務工作,以及永富法師和鄺美雲會長的護持,令中心的運作得以順暢。陳教授指出,《貧僧有話要說》是人間佛教生命體驗的最佳例證,印行數百萬冊,影響深遠。星雲大師以筆名「趙無任」撰寫《慈悲思路‧兩岸出路》,關注內地與台灣兩岸相關的事物,也很值得觀察分析。 梁元生於80年代在美國教書時,已收看當地華人電視台播放星雲大師的佛法講學,他在開幕致辭時表示,論題很值得積極探討,大師的兩本著作,顯示出人間佛教要從深山走進社會度眾的精神,「佛法要應用在身邊的事情,這兩、三年與永富法師和大師的會面中,看到他們身體力行的表.....
《生活唯識》第六講:「生命體時代」的到來
十八到十九世紀的產業革命開啓了物質文明、即科學文明的時代。為了糾正以前過分崇尚物質的行為,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心靈的健康,讚美、歌頌「心的時代」。在這樣的潮流下,宣揚或學習唯識思想的人也愈來愈多,因此我也在努力宣說唯識思想。 最近愈發感受到「生命體時代」一定會到來。什麽是「生命體」呢?「生命體時代」到底又是什麽樣的時代?我們來探討一下。
《阿含經》佛陀的修行弘法日記
含要義,都有清析的論述。 慧讓法師則以自身的經驗分享自己閱讀《阿含經》的啟發。首先慧讓法師以《增壹阿含經》三一八經〈聽法的功德〉「未聞得聞、已聞重誦、見不邪頃、無有狐疑、解甚深義。」五個重點論述自身的生命體驗,體會到佛法帶來的改變,實踐隨喜布施、做義工、結緣、轉念等各種修行的法門,轉化自身的習氣煩惱。並從《增壹阿含》的第二○○經中以佛陀和提婆達多之間的因緣,說明神通敵不過業力「每個人會因為你自己的所作所為,去到你應該去的地方,並不是用神通讓你去到那個地方。」只有柔軟、包容,以利他之心,學習放下執著,才能有四通八達的人生。此外,慧讓法師也分享星雲大師如何實踐「以忍為力」的法門,展現菩薩悟道緣起性.....
同體與共生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每一次說法,從不以一地、一國、一時、一眾,為當機對象。說到地方,總是三千大千無量華藏世界;說到眾生,就是十方法界等恆河沙數無邊眾生;說到時間,則是三大阿僧祇劫。佛教講因緣,認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眾生都是因緣和合、一體不二。虛空中的日月星辰,不分明暗,互相輝映;大地上的山嶽丘壑,不論高低,彼此連綿;宇宙間的奇珍異獸,不管異同,相輔相成。因此,這個宇宙本來就是「同體與共生」的圓滿世界! 「同體」,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人身,雖有眼、耳、鼻、舌、手、足等諸根的差異,卻也同為身體的一部分;地球雖然有各種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卻是共同仰賴地球而生存;眾生雖然有男女、老少、強弱、智愚等不同的分別,卻同為眾緣和合的生命體。世間相狀雖有千差萬別,但是清淨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