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人間佛教思想第九堂課 9月1日線上播出
0餘篇。 主持及與談人顧偉康教授,曾擔任紐約「世界宗教研究院」研究員。著有《禪宗:文化交流與歷史選擇》、《禪宗六變》、《禪淨合一流略》等專書和期刊論文。 本次課程將探討四大問題:「為什麼稱星雲大師是『典範轉移的模範人物』?」「星雲大師如何詮釋人間佛教?大師如何建立人間淨土?」「菩薩道與世俗化的問題。」「星雲大師對於管理的見解如何?」是一場精采的思想講座,切莫錯過。 課程將於9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邀請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youtu.be/DhaQMecCuJs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將於9月1日線上播出的第.....
佛教做為一種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事業
對佛教而言,人間佛教是一種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從清末民國初年的消極、被動、悲觀、遁世的宗教,吃齋拜佛的老人宗教,轉變成生活化、社會化、知識化、年輕化、國際化,生機盎然的宗教。星雲大師透過回到佛陀本懷再出發,肯定佛陀是人,不過是成了佛陀的人,倡導透過佛法淨化心靈、提升生活品質。因此人間佛教是現實重於玄談、大眾重於個人、社會重於山林、利他重於自利;凡一切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規劃佛光山及人間佛教發展,都是「從善如流」,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佛法。以「營運模式九宮格」而言,人間佛教的價值主張是「在人間建立佛陀的事業」,特定的目標客群有任何需求,佛光山就發展出不同的行政組織,以滿足不同的目標客群,因此形成了佛光山龐大的人間佛教事業體。 「佛、法、僧」三寶山,就是佛光山開展出人間佛教不同事業體的具體作法。
一代宗師 典範轉移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教授從「凝視人間.悲智雙運」的角度來審視大師的作略及貢獻。星雲大師以影響、溝通、引導等行為使追隨者跟著他的節奏步伐,一起前進,並深為他所致力的使命所感動。陳教授在研究過程,發現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具有典範轉移的實踐範型。 對於學者質疑人間佛教是否流於世俗?是否具有神聖性?陳劍鍠教授說明星雲大師有自己的修持體證,清楚地明白空性的法理。大師所開展的、施設的種種活動的背後,必然是深藏佛教「緣起性空」的真理。而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正是佛教的不共法。 陳劍鍠教授說明人間佛教並非一般論者指稱,不重視了脫生死之出世問題;人間佛教不只是世俗諦,也是第一義諦。人間佛教任何作務、行持、活動皆須時時觀照自心,藉由種種.....
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 與實踐範型
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 與實踐範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