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石窟,共11筆結果:
新世紀海峽兩岸攜手共育敦煌學新才—「二OO二年研究生敦煌石窟研習營」活動述評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467/
從韓弁智造佛像看一佛二菩薩造像流傳背後的佛教「人間性」
自佛教從印度傳來,佛教造像也一傳入中國,以石窟為主要建造場所。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佛教造像的材料和載體也逐漸豐富和發展。韓弁智造佛像上清晰記載建造時間和發願的主人公,是研究唐代佛教造像以及一佛二菩薩造像的有力考證。研究表明,佛教誕生初期的印度已有「人間性」造像。佛教傳入中國後,歷代能工巧匠更是對「人間性」造像進行修改和發展,使其符合中國式審美,表現中國本土文化和信仰。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532/
有容乃大:佛教思想一瞥—以敦煌石窟佛教藝術為中心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362/
劍川石鐘山第七號窟王者像試釋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15/
「人間佛教」視域下的大足寶頂山石刻藝術研究
大足石刻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文明成果,作為佛教造像石窟,在表達自身的宗教教義的同時,又暗含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藝術作品的表現上,引入了諸多世俗生活元素,就造像本身而言,其「人間性」主要表現在創作題材及藝術風格的世俗化。而從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來看,不僅是佛教文化對於中國社會文化的渗入,同樣也是其與中國傳統價值觀的融和,對於「人間性」的追求,使得大足石刻產生了獨特的藝術文化魅力。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557/
龍門石窟裝飾雕刻中的佛陀人生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532/
麥積山石窟藝術與絲綢之路佛教文化研討會綜述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550/
龍門石窟交通遺跡與佛教藝術的歷史聯繫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401/
漫談印度愛羅拉佛教石窟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492/
印度佛傳圖的象徵藝術
佛一生的事蹟,被印度的藝術家及佛教的僧侶們,雕刻描繪在寺院石窟之中,具有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可追自西元一、二世紀的印度貴霜王朝(Shunga) 到九世紀末的帕拉王朝 (pala)。佛傳的主題深深地吸引著藝術家們,如像當時佛教的信眾,對於佛教犧牲奉獻的熱誠,佛教藝術的盛況就像這豐富的遺產般瑰麗奇偉。藝術家和僧侣們從早期佛教文學中文學尋找題材,雕刻描繪在佛塔浮雕或石窟壁畫上,使整個佛教藝術呈現磅磚的氣勢。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1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