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由戒行談人間佛教理念實踐推廣的建議
《華嚴經》提到:「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修行的根本,也因此有﹁戒住而法住﹂之說。在佛教的戒律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彌十戒,乃至在眾信眾有五戒等之清規。
人天眼目
幾十年來,師父總歡喜見我,因為我直言無諱,常逗得他哈哈大笑。有時,我們談佛法、論人生,一談就是五、六個小時,不知夕陽之西沉。星雲大師是令人景仰的高僧,所以有一些朋友很羨慕我在大師面前能無拘無束,直抒胸臆。只有我自知,師父對我這個徒弟,有一份特殊的寬容,就像看自己的孩子,雖然長大了、老成了,也不忍苛責。
文字如山的佛光山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是當前佛教界對佛教新氣象的共同公約數,也是經由星雲大師率領的佛光山教團打響的口號。對於人間佛教的概念由誰最先提出、誰做得最好、誰將它理論化﹖這些問題,是當代佛教史的問題,可以研究,但不必爭論。筆者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解,可以下列七點說之。修行心法、現代菩薩道、一生的經歷、全球化的事業、文字如山、宗教融和、佛教新教團。
以文藝弘揚人間佛教精神
星雲大師以版稅和一筆字所得成立了﹁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繼新聞傳播獎之後,創辦了文學獎和教育獎。如所周知,凡設獎皆旨在鼓勵,傳播、文學與教育三者都是人間偉業,大師特別看重它們對於人心人性的啟迪與提升作用,本於教育文化原就是佛光山開山弘宗的事業主軸,乃設獎以獎勵長期默默付出且表現卓著者;而由於面向社會,為取得公信,實際上則委由民間專業人士組成的評議委員會獨立運作,信託基金執行單位只作好一切行政工作,數屆以來,已取得豐碩成果,廣受關注。
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的融和發展及其所面臨的幾個問題
眾所周知,人間佛教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漢傳佛教領域出現的一種新的佛教理念與實踐運動,並在當代大陸和台灣均獲得廣泛的共識和迅速的發展,尤其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在台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在五大洲的漢傳佛教流行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佛教的一種全新氣象,標誌著一個新的佛教發展時代的到來。
關於人間佛教道次第建設的幾個問題
人間佛教已成為當前漢傳佛教的主要趨勢。但人間佛教如何避免世俗化﹖以凡夫身行菩薩道如何不落入人天乘﹖這無疑是人間佛教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道次第的建設可以說是人間佛教的基本任務,也可以說是關係著人間佛教成敗的重大問題。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本著契理契機的原則,也充分意識到建設適應現代社會的修學體系的重要性。
我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心得
本文擬從一個長期的信徒和義工的觀點,分享對於人間佛教的觀察和個人實踐心得。星雲大師畢生以推動人間佛教為職志,大師創建的佛光山和分布於全球五大洲的別分院,則是弘揚人間佛教精神的道場。大師不但可以使用一般人容易聽懂的詞句演說佛法,讓佛陀的教法可以深植於信眾心理;更能突破傳統的窠臼,率先使用梵唄唱誦、音樂歌唱弘傳佛法,接引年輕人接觸、學習佛教,乃至於出家修行而成為佛門龍象。
以「人間佛教」回傳印度,開創佛教全球發展的新時代
當今世界上,中國和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從人口和經 濟的角度看,「人間佛教」的未來,首先取決於其在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從佛教信仰人口的角度看,中國是當 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國」―據美國「皮尤論壇」最近公布的研究報告,中國是全世界信仰佛教人數最多的國 家,信仰人口達二點五億,這即是說,僅中國大陸的佛教徒就占到世界佛教徒總數的百分之五十。
試論慈惠法師的《古今譚》
理想與實現 ──從近代太虛的佛教教育理想到佛光山的教育實踐
星雲大師所領導的佛光山人間佛教運動,其中一項重要的弘法方式即是以教育培養人才。對於佛光山幾十年所創辦的各類教育事業及其與佛教之間的關係還有許多值得去研究的課題。這裡我想從近代人間佛教史的發展,特別是太虛大師所引領的佛教教育理想為例,來觀察佛光山的教育實踐。實際上,如果我們對近代太虛為代表的中國人間佛教運動有一定瞭解的話,不難發現,太虛時代所宣導的許多人間佛教理念在當時還只是一個理想,而到了現代台灣人間佛教事業的蓬勃發展中,大都成為了現實。從當年太虛辛苦創辦各類佛教教育事業,到現在佛光山所完成的教育偉績,可以說,人間佛教的佛教教育從單一的傳統性佛學院,已經發展成為多元的,具有現代大學意義的佛學教育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