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融入日常生活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的思想建構與全方位的實踐
人間佛教的理論建設我主張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個方 面是內學之部,這是一套純粹的佛法理論系統,是關於 戒、定、慧三學或教、理、行、證的完整理論闡述,其 基礎是對於世間萬法和人間諸種因緣現象的揭示,核 心是人之生死解脫的理論和方法。第二個方面是外學之 部,這是基於佛教立場的對於人間各種問題的研究與探 討,包括人間佛教的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歷史 學、藝術學、環境學、生死學、養生學等等。
人間佛教與漢傳佛教的現代化、國際化
人間佛教最為突出的成就是實現了漢傳佛教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人間佛教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均期盼在回到佛陀本懷的前提下,用現代人樂於接受的方式弘傳佛法。如佛光山星雲大師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便提倡佛教隊伍的改革、佛教生存方式的改革、佛教組織的改革、佛教制度的改革、佛教戒律的改革、佛教弘法手段的改革、佛教教育的改革、佛教文化的改革、佛教弘法的國際化。
人間佛教—佛教對當代發展趨勢的因應
在我們研究和評論佛教時,當代一些修行法門可被視為是傳統佛教的革新運動。因為,這些現代修行法門都是因應眾生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皆可稱之為「人間佛教」。問題是,佛教團體如何面對這個發展趨勢﹖同樣的,在佛教的學術研究上,我們如何去理解和處理現今佛教出現的這種挑戰。
對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論傳承與實踐推廣的建議
一、持續經營大專院校的佛學夏令營 二、重視與善用大專院校佛教專業教師的資源 三、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融和發展的可能途徑
我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四個理解
我自己能夠接觸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其實也是直接受惠於大師及佛光山文教事業的推展。大師創辦的佛光山在香港中文大學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該中心舉辦了「兩岸三地青年佛教學者研討會」,六年前,我以在讀博士生的身分參加了那次盛會,不僅聆聽了法師們、學者們對「人間佛教」的學術討論,更是認真的跟著大家參訪了佛光山在香港的道場──「佛香講堂」。「佛香講堂」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不一樣的佛教道場──都市寫字樓裡的非傳統廟宇的道場,沒有高大輝煌的屋化建築,人和物都異常的簡約,卻無時不刻地散發出沁入身心的清淨與慈悲!我還清楚的記得當時接待我們的是滿蓮法師,法師為我們一行開示並給我們介紹了佛光山大致的情況,臨別時還給每人一一贈送了《普門學報》和《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等。那次參訪,給我印象太深刻!才真正的意識到佛教可以這樣深入今天如此現代的生活中,可以這樣讓人充滿歡喜!有了這個緣起,在此後的學術研究中更多了我對當下的人間佛教的關注和理解。
當代學佛趣徑── 人間佛教
當今雲端科技時代是個爭取時間、講求實用的世代,蔚為風潮的翻轉教學將成為未來全球教育趨勢。而佛法的傳播,旨在透過教育來提升人的精神層次、淨化心靈、與轉化生命,是一種難以詮釋的默會知識與密契經驗,需透過個人直接在生活中去體驗,若仍依循傳統講經說法與循序漸進的修持體證,恐怕不易為現代求快、求新、求變、求成效的新世代所接受。當傳統教育模式遇見雲端科技發生撞擊,逐漸將學習主權還給學習者之際,直接透過個人在生活中體驗的人間佛教,勢必是當今及未來傳播佛法的趣徑。
成立「人間佛教圖書館」
使佛陀紀念館、人間佛教圖書館、佛光山分別成為佛寶、法寶、僧寶的象徵:佛陀紀念館供奉佛牙舍利,從文化、教育給人歡喜,接引廣大眾生親近佛教,佛光山積極培育僧才,從信仰、教育給人希望,培養佛門龍象住持正法。若能有一個搜集全世界「法寶」的圖書館,也是從教育、文化方面,接引學術界的人才,可以給學者許多的方便,也會因此產生研究的信心。
對佛光山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建議
佛光山的成就,舉世矚目,不僅在華人地區,而且在歐美以及東亞地區,一直以來受到佛教界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所開設的道場,不下百餘所,就日本來說,就有近十處之多。然而,日本學界關於佛光山的研究,據「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提供的學術論文檢索系統 (CiNii),日本最早撰寫文章介紹佛光山,卻始於二○○○年,迄今只有十三篇文章,其中包括台灣學者用日文撰寫的四篇;時間之晚,文章數量之少,不能不令人深感意外。而且,通讀這些文章,大都以介紹性內容為主,基於學術語境的研究性論文並不太多。不過,這些學術語境的研究性論文,在方法論上,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即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關注佛光山所推行的人間佛教事業,如國際推廣、社會教育活動、華人社會、比丘尼的作用、與日本的關係等。
如來使精神與人間佛教
在人間佛教的實踐中,對於佛教思想史的資源,仍有諸多可以進一步發掘之處,比如,法華經中的如來使精神就是推動人間佛教深入發展的重要思想資源。依此經如來使的思想,如來使的弘經三軌、四安樂行,對於人間佛教的建設來說,都有方法論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