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貧僧有話要說》看星雲大師的兩性平等觀
早期佛教中的兩性,作為差別對立者而存在,男性為主導,女性為從屬地位,女子出家修道艱難。星雲大師對性別觀,進行佛教化闡釋,形成自己的「兩性平等」學說。基於星雲大師新作《貧僧有話要說》,兼顧以往著作,星雲大師的「兩性平等」學說,主張男女因相同佛性、平等的修行境界、同等的生命尊嚴而平等,強調「男女的平權」, 包括身為佛教出家人的權利,即兩性平等化,發展事業化,教團組織化,教育普及化,也包括世俗生活中之女性的政治權、參與權、自主權和尊嚴權。男女之相在佛教中實質上是不存在的,現男女相是為了說法的方便,而面對虛幻的男相、女相,星雲大師主張內心不動搖,超越世間而調適生命之道,出家的比丘尼或比丘,超越分別所呈現出的便是「大丈夫相」。
星雲大師對儒家孝親觀的繼承和超越
孝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儒家和佛教爭論的焦點。星雲大師是20 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的主要人物,他為人間佛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他的人間佛教孝親觀深具現實關懷,回歸佛陀本懷,對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世俗之孝進行了創新性的吸收與改造,並融入了佛教的思想體系中出世的特點。這一做法既增強了佛教思想的入世性,又提升了儒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創造了出世和入世相平衡的人間佛教孝親觀,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星雲大師的多元宗教觀
當今全球化時代宗教對話成為亟待展開的内容。本文認為,星雲大師的同體共生思想有助於回應全球化的宗教對話這一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即随著現代性的深入,宗教世俗化所帶來的價值衝突及其調整,同時伴随著所謂價值的「諸神之爭」與新的價值融和現象的產生。在宗教對話方面,人間佛教從兩個方面推進了問題的解決思路,一是星雲大師開了宗教間的對話,如佛教和基督教的對話,以化解西方宗教和東方宗教之間的價值衝突,這包括化解一神教的排他性與提倡宗教多樣性等;二是佛光山模式的創新推進了宗教和民間宗教的交流互動,為推動傳統宗教的現代化提供了借鑒模式,宣揚同體共生以更好地隨順和引導不同宗教的交往互動,提高生命的價值關懷。
追思山口益先生
星光雲水 照潤眾生
論壇紀實:《星雲大師全集》論壇紀實
此次因「傳承中華文化—2019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因緣,有25位碩博士生到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參與論文表會,也因為這個因緣,我們邀請到學術界非常優秀的三位教授為我們講評,因而成就了今天晚上《星雲大師全集》論壇。
星雲大師關於生死際遇的兩種重要思想
第八章 體現「生命權利」的共用聖財
公是與公非
這是新世紀的開始,無庸置疑的,將是一個科技更發達、經濟更繁榮的新世紀。然而,科技文明雖然豐富了物質生活,卻也改變了人類的價值取向,現代人的是非觀念混淆,造成整個世界的脫序亂象。因此,本次大會特以「公是公非」為主題,希望藉此呼籲舉世人類能共同再造一個公理正義的人間社會,希望人人都有「公是公非」的道德勇氣,人人都能樹立「公是公非」的社會形象。 所謂「公是公非」,也就是「大是大非」。西諺有云:「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真理就是「公是公非」;佛說「依法不依人」,依法就是「公是公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