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人間福報》「讀報教育」探討佛教的社會教化功能
傳統佛教是以杜絕外緣為修持,以世法為障礙。但以菩薩道為核心的人間佛教卻全然以不同甚至相反的思惟,以世人眼中的障道因緣為弘法利器與助緣,帶給世人另類的思考與震撼的翻轉教育。尤其更要用這種直接面對現實生活,解決現實人生問題的方法,來完成「人」的淨化與世界的改變。這正是人間佛教的最大特性――人間性的關懷與一切有情的解脫。由於這種積極入世的修證法與求證解脫的傳統修證模式大相逕庭,故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佛教便已掀開革命的序幕,至今歷經一個世紀的爭辯與審視,可以在台灣的佛光山看到成果與印證。本文就是針對佛光山教團的菩薩道事業《人間福報》作一「功能性」探討與田調,特就目前在台灣唯一由佛教團體創辦的日報,進行弘法功能的分析調查;並以《人間福報》的校園閱讀策略人間佛教「讀報教育」為研究主題,透過《人間福報》「讀報教育」在校園的深耕執行,做成果與弘法關係之探究。從中透析出入世弘法事業,是利樂有情進趣菩薩道之善巧方變與可行方法。
佛光山「人間音緣」初探
「人間音緣」是佛光山佛教藝術弘傳事業中的一個獨創和一大特色,發展至今十分成功,令人矚目且印象深刻。佛光山「人間音緣」以當代流行的音樂來闡述佛法;將不同國家的文化與創意元素融合在一起,造成一股新的佛教音樂風潮,賦予佛教音樂嶄新的風貌;以陶冶性情、淨化心靈、修身養性、提升境界、勸人行善積德為宗旨。如此多元、豐富、適度創新的佛教音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本文擬在這一方面做感性的關注和初步探究,以具體的「人間音緣」歌曲為例,分析「人間音緣」如何體現佛光山「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精神理念。
人間佛教全球弘化問題略論——以美國為例
背景與目的:筆者在佛光山澳洲與美國分別院服務近二十年後,深感人間佛教法義殊勝,然而當地人士接受佛陀教法速度遠不如預期。因此,隱藏於授與受兩者之「鴻溝」,是值得進一步探討議題。 研究方法:其一:以電子檔案問卷調查表,電郵到佛光山美國各分別院,請當地出家僧眾填寫 (76%)。其二:以紙本問卷調查表發給曾服務於過美國寺院,但現今人住台灣出家僧眾填寫 (24%)。將所得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逐步歸納影響佛教本土化因素。 研究結果:接受佛法西方人士近五年來有成長;中華文化活動與禪修是吸引本土人士走入寺院最佳方便法;外語能力是弘法人員最需要加強弘法技能;中西文化差異是佛教本土化最大困難之一。 結論與建議:為加速佛教本土化,加強弘法人員外語能力外,可透過與當地美國文化專家學者交流,進一步全面解讀美國文化,藉以降低或消除「文化衝突」。
我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四個理解
我自己能夠接觸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其實也是直接受惠於大師及佛光山文教事業的推展。大師創辦的佛光山在香港中文大學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該中心舉辦了「兩岸三地青年佛教學者研討會」,六年前,我以在讀博士生的身分參加了那次盛會,不僅聆聽了法師們、學者們對「人間佛教」的學術討論,更是認真的跟著大家參訪了佛光山在香港的道場──「佛香講堂」。「佛香講堂」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不一樣的佛教道場──都市寫字樓裡的非傳統廟宇的道場,沒有高大輝煌的屋化建築,人和物都異常的簡約,卻無時不刻地散發出沁入身心的清淨與慈悲!我還清楚的記得當時接待我們的是滿蓮法師,法師為我們一行開示並給我們介紹了佛光山大致的情況,臨別時還給每人一一贈送了《普門學報》和《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等。那次參訪,給我印象太深刻!才真正的意識到佛教可以這樣深入今天如此現代的生活中,可以這樣讓人充滿歡喜!有了這個緣起,在此後的學術研究中更多了我對當下的人間佛教的關注和理解。
當代學佛趣徑── 人間佛教
當今雲端科技時代是個爭取時間、講求實用的世代,蔚為風潮的翻轉教學將成為未來全球教育趨勢。而佛法的傳播,旨在透過教育來提升人的精神層次、淨化心靈、與轉化生命,是一種難以詮釋的默會知識與密契經驗,需透過個人直接在生活中去體驗,若仍依循傳統講經說法與循序漸進的修持體證,恐怕不易為現代求快、求新、求變、求成效的新世代所接受。當傳統教育模式遇見雲端科技發生撞擊,逐漸將學習主權還給學習者之際,直接透過個人在生活中體驗的人間佛教,勢必是當今及未來傳播佛法的趣徑。
成立「人間佛教圖書館」
使佛陀紀念館、人間佛教圖書館、佛光山分別成為佛寶、法寶、僧寶的象徵:佛陀紀念館供奉佛牙舍利,從文化、教育給人歡喜,接引廣大眾生親近佛教,佛光山積極培育僧才,從信仰、教育給人希望,培養佛門龍象住持正法。若能有一個搜集全世界「法寶」的圖書館,也是從教育、文化方面,接引學術界的人才,可以給學者許多的方便,也會因此產生研究的信心。
從行門看人間佛教
台灣的高等教育過去追隨西方科學理性的腳步,宗教被視為非理性,不能進入校園。民國80年左右才開始有宗教學系的設立,至今全台宗教系所不出10個;再者,我是個皈依三寶30幾年的資深佛教徒,進佛光大學任教之前卻恥於承認自己佛教徒的身份,這是何故?因為舊社會的佛教思想給人無知、落後、迷信、神格化遙不可及的印象;加上我是高校學者,必須以理性、前瞻、實證、學術權威為表徵,那些會關涉到無意識領域、非理性世界的東西,自然被壓抑了。
文化為橋—淺談菲律賓光明大學人間佛教生命教育
光明大學係由星雲大師於二○一四年在菲律賓創立,是菲律賓首座由佛教團體創辦的大學,也是佛光山教育體系五所大學中最年輕的一員。星雲大師以慈悲智慧和善巧方便,倡導人間佛教超越種族文化的生命教育,透過「三好」、「四給」來樹立正向積極的榜樣,使青年實現生命的翻轉。本文試圖以光明大學為例,研究如何以中華文化為載體,在這片經濟條件、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都迥然不同的土地上,傳播人間佛教,創造教育翻轉生命的奇蹟。
人間佛教的理念與修行方式——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社會學分析
由星雲大師開創的台灣佛光山人間佛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佛教弘法史上的重要變革,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人間佛教以五乘共法、五戒十善、三好四給、四無量心、六度四攝、因緣果報、禪淨中道等理念,契合了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而它人間化、生活化、制度化、現代化、國際化的修行方式,改變了人們對佛教「苦行僧」修行的刻板印象,吸引著眾多信眾加入到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普濟性和時代性的快樂修行中來。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看,人間佛教的盛行表面上看是佛教的「世俗化」,但它和歐美基督教的宗教世俗化不同,佛光山人間佛教以佛法圓融社會、以俗世參悟佛法,將出世和入世完美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佛教弘法史上的一次躍升,菩薩道即為人間佛教的核心所在。
從「持戒」到「給人因緣」——《佛法真義》與星雲大師的「佛教仁學」
人間佛教乃是當代漢語佛教的主導形態,其中,由星雲大師領導的台灣佛光山系統,是世人公認最為成功的典範。筆者曾撰文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不是星雲大師一人之思想,而可視為是全球化時代漢語佛教對現代性的一個「集體性」思想應對,故有其新的佛教形態學的意義。從規範性的角度說,此一新的佛教形態學即是「佛教仁學」,乃是人間佛教行者基於佛教的般若智慧與慈悲精神,將中華「仁學」原則自覺地接納,進而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最徹底地貫徹落實之的形態表現。對於「佛教仁學」形態的有效性、局限以及未來發展,自然仍有討論的空間,這裡,筆者擬結合星雲大師新著《佛法真義》,特別圍繞大師對「持戒」與「給人因緣」的詮解,對星雲大師的「佛教仁學」再作一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