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中道方法論與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中) - 定學
繼昨天講過「人間佛教的戒學」之後,今天我們要進入「戒定慧」三學的第二個修學層次,也就是「人間佛教的定學」。 講到「定」,人要有「定力」,才不會被世間的稱、譏、毀、譽等「八風」所動。一個有定力的人,喜怒不形於色,苦樂不縈於懷,甚至如果修定有成,能把吾人本具的般若自性開發出來,則即使面對生死,也能無憂無懼,這就是最快樂、最為解脫自在的人生了,所以「定」的修持,對人生有很重大的意義。
對中國佛教前途的思考
物換星移,法輪常轉,佛教白印度流傳中土,轉瞬之間,已近兩千年。兩千年來,中國佛教在與儒、道文化既相互較量,又相互吸收融和中,歷盡坎坷,走過輝煌-挫折-復興的道路,本世紀後半期,又面臨新的挑戰。在這二十世紀即將逝去,新世紀的曙光即將升起之際,究竟中國佛教前景如何?它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將走向何方?如何再創輝煌?這是每一個佛子和關心中國前途的人不能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國佛教人文精神的歷史與未來
中國佛教淵源於印度佛教,而形成發展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中國佛教師保持了印度佛教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又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形成了許多特殊的特質,其中最突出的是其對現實的人和人生問題的關注,這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特點。發揚中國佛教關懷現世現生的人文精神,使佛教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不僅有助於現代的社會和人生,而且對佛教在現代及未來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佛教回顧和前瞻
本世紀中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之猛烈、犧牲之慘重,實為人類互古未有之劫難。風雲變幻,海立山山間,刀光劍影,遍野哀鴻,生靈塗炭,血肉橫飛,但歷史的車輪並沒有倒轉,真理畢竟勝過醜惡,反人民的、封建的、法西斯的力量終於失敗,民主的和民族主義的運動蓬勃興起,這就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兩種力量較量的結果。
中國大陸佛教的現狀與未來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土,已近二千年漫長歷程,經最初幾百年的介紹接納,至東晉植根於社會,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宗教。它吸收本土文化的營養,不斷進行漠化,與儒、道二家鼎立於世,作為中華文化的三大支柱,支撐起中華民族的精神架構,其祥和社會、淨化人心之功,不可磨滅。
星雲大師的戒學思想——以《人間佛教的戒定慧》為中心的考察
佛教的全部思想和修行可以用「戒」、「定」、「慧」三學概括。其中,戒學作為三學的基礎,在整個佛教修行體系中具有根基性的作用,被稱為「無上菩提本」。戒律是佛教信徒樹立信仰的開端,也是需要貫徹在整個修行過程中的基本準則。
第九章 佛光西來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國際化的大試驗場 —以西來寺參訪劄記為主
佛光山大洋洲人間佛教「本土化」的主要成就
自1989年星雲大師首訪考察澳洲並成立中天寺以來,佛光山在大洋洲的人間佛教發展經過近30年的砥礪奮進,在諸多方面成就斐然,一派欣欣向榮氣象。在「本土化」方面,人間佛教立足澳洲和紐西蘭,殫精竭慮,鍥而不捨,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通過基礎設施、內部管理、宗教弘化、社會生活等四方面的多種途徑,已經取得多方面的可喜成就。第一,在道場建設方面有一些極具創意的建築。第二,通過佛教節日、宗教活動等對當地民眾的社會生活產生一定影響。第三,信眾的組織結構和精神面貌已經向更適應當地社會的方向發生變化。第四,在人才培養方面已經創辦了南天大學,並努力培養海外弘法人才。同時,人間佛教的僧眾及其思想、人間佛教的理念和事業獲得當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嘉獎,這也是「本土化」成就的重要體現。
主題演說之二: 佛光山是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典範
人間佛教是太虛大師、慈航法師等一代高僧因應時代提出的主張,近百年來被海內外漢傳佛教普遍接受,不斷弘揚,現在更成為當代佛教思潮的主流。為了闡揚人間佛教,海內外舉行了許許多多學術研討會,追溯歷史,褒貶現實,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以我的觀點來看,如果深入追溯歷史,會發現人間佛教思潮在百年之間已經無聲無息地發生了變化;如果客觀褒貶現實,也會發現由於傳播的區域不同,輿情不同,人間佛教的具體內容也在變化。因此,雖應一名,實則百變,籠統而言,有失詳查。且不說大陸的人間佛教與台灣的人間佛教從根本制度上就有很大差別,即便從佛法自身而言,內涵也多有依據和闡揚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