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演繹人間佛教的新力作――評程恭讓教授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在一個流行「微信」的時代,突然拿到一部厚達八百頁的新著,我的內心有一種「震撼」的感覺。不過,當我讀到程恭讓教授的新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時,雖然厚重到八百頁之巨,卻依然有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作者努力將星雲大師放在中國現代佛教發展的整體脈絡裡來解讀,我們這些自以為對星雲大師有所了解的老學生,依然從程教授的新著裡得到很多新的資訊,讓我們對大師有了更深的理解。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評介
2015 年3 月程恭讓教授出版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該書在2015 年3 月江蘇宜興大覺寺舉辦「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上正式與大陸學者見面。 本書分為四卷。卷一題「星雲大師與二十世紀人間佛教」,包含三篇長文,分別討論星雲大師在現代人間佛教近百年發展歷史以及元明六百年來漢傳佛教革新、轉型歷史中的地位與作用。
「方便善巧」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略評
自二十世紀太虛法師宣導「人間佛教」以來,經過海內外佛教界眾多僧信人士數十年的宣導和實踐,「人間佛教」理念及其價值已經愈來愈得到廣泛的認可,目前已成為當今中國佛教的主流趨勢之一。在人間佛教推廣的歷程中,以台灣星雲大師及其領導的佛光山,貢獻尤為卓著,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對於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的「人間佛教」理念及實踐,也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近二十年來,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的成果也不斷出現。最近,台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了程恭讓教授經時四年的研究成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細讀之餘,頗多感觸。於此發表一些感想,向同道求教。
人間佛教重大理論與現實課題的深度解析――評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人間佛教的宣導與創立是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發展歷程中最重大的事件。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程恭讓教授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3 月初版),全文51 萬字,正是對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最新力作。程教授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研究工作已二十多年,他受星雲大師的邀請,先後於1990 年參與了佛光山《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的編纂工作,1999 年總策劃《法藏文庫》的工作,2012 年兼職擔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對人間佛教的研究十分深入。
歷史義理 相得益彰――評《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說人間佛教代表了漢傳佛教的現代化、國際化形態,代表了漢傳佛教未來的走向,代表了與日本批判佛教以及歐美參與佛教有著重要區別,但同屬佛教現代轉化過程中重要的表現形式,教界學界恐怕都不會再有異議。同時,雖然有此共識,但無論從一百多年來人間佛教發展的歷史進程而言,從一百多年來為佛教現代化努力的眾多僧信大德而言,還是從現代人間佛教各道場的實際發展狀況而言,甚至從未來人間佛教的發展趨勢而言,人間佛教的理論建構、未來的實踐發展以及研究都仍然是多元的,因此「人間佛教」這一概念都更加描述佛教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各種現代化的形態、各現代化的道場所建構的理論以及實踐形態之間,擁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相似性,而不是指現代佛教明確擁有著共同的現代實踐形式或共同體現了一定的佛教義理。一方面,多元的人間佛教格局的發展方興未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學界對於人間佛教的研究也呈現出多元的格局,無論對於人間佛教發展過程中各位僧信大德的專門研究,還是對現代著名的人間佛教道場的研究,成果都非常的豐碩,出現了多元的解釋模式和詮釋取向。
返本開新的人間佛學――評程恭讓教授新著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程恭讓教授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2015 年3 月) 出版了,作為博士學位由程老師指導的學生,該書的部分章節筆者這兩年曾有幸先睹為快,但是拿到全書,再次通讀,仍然忍不住感慨:這部書是當代人間佛教研究的一部大著作!除了顯見的文獻徵引宏富、多種研究方法嫺熟使用之外,更體現了體大思精的思考格局和理論縱深。雖然該書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為名,但是通觀四卷十二章的內容可以發現,作者的討論並不局限於人間佛教的個案研究,如何在佛教史中理解人間佛教興起以及發展的歷程,是作者首先建構性論述的部分,該部分的論述,作者或鉤沉史料,或詮釋比較,結合星雲大師個人思想形成全面探究人間佛教的興起過程。如何以佛經為依據找到當代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石,則是作者思考人間佛教遭受教內外批評的根本性回應,這個部分也是本書最為重要的理論創見,作者提出在佛教經典升格運動中被忽視的第七度「善巧方便」,可謂發前人所未發,然於典有據!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菩薩道思想研究
自從佛陀為世間宣說引向開悟的道路,佛教史中的高僧大德,無不對解脫道、菩薩道思想的建構有所貢獻。他們依據自身的理解與實踐,結合歷史語境與時代特點,不斷對佛陀所講、佛經所載的各種法的名相進行整合與重新詮釋。 星雲大師的講法中,常有對菩薩道中的諸法進行契合現代語境的詮釋。本文通過對歷史中從印度到中亞、漢地佛教的菩薩道思想發展脈絡進行簡要的梳理,以追溯星雲大師菩薩道思想的歷史來源。以這樣的系統為參考架構,本於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思想的概括,及對菩薩發心、四無量心、世間禪法、六波羅蜜(十波羅蜜)、四攝法、人間淨土等概念的解釋,力圖展現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菩薩道思想的詮釋特色,以及以方便智慧實踐菩薩道以達到人間淨土的實踐情懷。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道次第思想研究
佛法以修證為本,人間佛教也不例外,道次第的建設可以說是人間佛教的基本任務。星雲大師大師弘揚人間佛教,本著契理契機的原則,努力建設適應現代社會的修道次第。強調先入世後出世的修行原則,並在這一原則下提出苦為增上緣並非真目的、先生活後生死、先結人緣後成佛道等修行方法,並將其貫徹於五乘佛法的道次第之中。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道次第思想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菩薩道思想研究
